1934年10月26日的傍晚,秋风瑟瑟,寒气袭人。
在博生县(今宁都县)西甲村的一所简陋的小房子里,聚拢着几条十分精干而又略显疲惫的壮年汉子。居中的那位个头颀长,体态匀称,脸部清瘦,目光有神他名叫曾山,系中共江西省委代理书记兼军区政委。在他旁边落座着一位身材高大,脸膛方正,体格健壮的汉子,他就是刚上任不满两个月的江西军区司令员李赐凡,依次下来分别是省苏主席刘启耀,省委组织部长刘球贤,省苏政治保卫局局长娄梦侠。
原来,江西省党政军领导正聚集于此召开军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省部队的行动方向和行动计划。
曾山表情严肃,他一字一顿地说:“同志们,当前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研究出一个灵活、机动的应变计划,才能使部队生存下去。”
对于形势,在此前不久,在座的诸位并非个个都十分清楚。就连当时的中央高层领导中的部分同志,乃至曾山本人也都认识不清。然而,经过半个月来的战斗,危险的局势已十分清晰可见了:10月上旬,敌军在西、南两路猛烈进攻以后,又在东、北两路加紧了对苏区的合围,企图实现对苏区红军的围歼;10月7日,中革军委根据中央决定,及时命令各地方部队接替红军主力的防御任务,将一、三、五、八、九五个军团从阵地上撤离,向瑞金、干部、会昌、长汀、兴国集中;10月10日晚,中共临时中央、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五个军团和中央军委机关直属部队共八万七千余人,向湘西实行战略大转移。
主力红军战略转移以后,国民党北路军陈诚、罗卓英部队以第八、十四、九十四、九十八四个师的兵力“清剿”江西军区。
这样一来,江西省委、江西军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苏区已基本失陷,江西军区部队只能在西北线的公略、万泰、龙冈、宜黄、洛口和永丰一带进行游击,而中心区域更只剩下了博生县的西北边缘的永丰、乐安南部以及兴国东北和吉水南部山区等小三角区。
10月26日这天,宁都失陷,江西省委、省苏、江西军区及所属部队由军区司令员李赐凡、政委曾山率领来到了博生县安福地区,并在此召开党政工作会议。
在分析清楚了当前紧张的形势之后,会议统一了认识,最后,曾山、李赐凡决定:进一步整顿党政武装组织,肃清部队中的不稳分子,提高军队战斗力;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尽量储备粮食,以备长期艰苦斗争之需。更为重要的是,会议确定了前往东固的计划。
东固,对江西省委党政军领导来说并不陌生。它地处吉安、吉水、兴国、泰和、永丰五县交界地带的山区,这里四面群山环抱,到处是茂密的杉木和竹林,恰似一座天然的屏障,十分有利于灵活机动作战。这里地势十分险要,北有东固岭、钟鼓山,东南有山势险峻的“狐狸十八歇”,南有大乌山、方石岭,西南有白云山,西有观音崖、东固山,腹地有养军山,宛如一个大脚盆。东固周围仅有五条羊肠山道通向山外,无论从哪一条道进山,都要攀越大山,穿过隘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有十分良好的群众基础,它是赣西南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
江西省委、省苏和军区把东固作为发展的目标,这种决策应该说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如果部队能如期到达东固游击,那苏区史上或许又该添上精彩的一笔。然而,这个目标并未实现,当然,这是后话。
西甲会议以后,曾山、李赐凡在安福地区对部队进行了短期的整顿,加强了部队的侦察警戒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这天,曾山、李赐凡正在安福甘坊的临时指挥部商议部队下一步的具体工作。忽然,一侦察员前来报告:宁广兴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