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40年旧历十一月十八日清晨,天空低沉,浓雾笼罩着山城——重庆。

    往日繁忙而紧张的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肃穆。

    在红岩嘴路上,一群人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去赴杨振德女士的葬仪。

    杨振德,曾用名宝峰、梦醒。人们怀念她,不仅因为她向人民奉献了自己全部的身心和热力,还因为她无私地培养并向人民革命事业奉献了一个真正的好女儿——中国革命的女杰邓颖超同志。邓颖超每当回忆起母亲时说:“我妈妈是一位平凡的妇女,慈祥的母亲,她的一生是很曲折坎坷流离的一生。她具有独特的性格,反对一切封建习俗,追求进步,向往大同世界,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自强自立,勤奋阅读,深研医术。她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

    1876年,杨振德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一个仕宦家庭。幼时就酷爱读书,祖父因吃错中药致死,父母便希望她学习中医,既可为己,又可救人。到了青年时期,她进入社会,奋发钻研医学,渐渐地能够给人医病,并以此作为自己谋生自立的手段。后随着家业的破产,父亲在长沙流离失业,举家来到广西。不久,父母先后去世。从此,杨振德只身一人,孤寂地走进了无依无靠的社会,步入了一条布满荆棘、风雨飘摇的独立奋斗的人生之路。

    1901年,25岁的杨振德与一位死了妻子、有三个儿子的广西武官邓庭忠结了婚。邓庭忠时任广西南宁镇台(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杨振德作了镇台夫人。但她清醒地知道,上等的荣华富贵和有权势的丈夫都是靠不住的,最可靠的是自己。

    1904年,振德生下一女,取名邓玉爱,学名文淑。这是她的独生女。

    文淑3岁时,父亲因与上司关系不好,以回家扫墓为由,自行离职,到云南昆明另谋了一份差事。谁知被人向朝廷告发,说他犯有欺君之罪,结果被流放到新疆三年。

    朝廷是不可违抗的,诏书一到,就得启程。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杨振德不能带着年幼的女儿随夫充军。她强忍悲痛,将所有的首饰衣物变卖成二百两白银,给丈夫作盘缠。谁知从此便与丈夫永别了。

    丈夫的死,她感到无限哀伤,并第一次在女儿面前哭了。

    为了母女的生存,为了把爱女抚养成人,她横下一条心:纵使千辛万苦,也要自食其力;任凭风吹浪打,也要宁折不弯。她要带着女儿文淑走一条中国人应走的路。

    文淑即邓颖超,她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天津女师读书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她和周恩来等领导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她是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年龄最小的会员,当时只有15岁。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天津最早的团员之一。1925年初转为中共党员。

    女儿的出类拔萃,做母亲的感到由衷的快慰。杨振德再也不是一位孤独漂泊中的迷茫寡母,像她的女儿邓颖超一样,她已经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拴在了人民革命的战车上。

    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邓颖超已无法在广州立足。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母女二人登上了赴上海的轮船。

    到上海后,周恩来、邓颖超的工作一度转入地下,杨振德便在党的地下秘密工作机关安了一个伪装的家,以行医为名,掩护党的工作。后党的地下工作机关几度遭到破坏,她严守党的纪律,几经转移,躲避敌人的盯梢和搜捕。直到1934年5月间,党组织才把她接到中央苏区。

    在中央苏区工作时,杨振德到红军总司令部当了一名医生,她给战士们治病,有时还亲自熬药。她为同志们日夜操劳,大家都被她那公而忘私,将个人溶于集体之中的精神深深地感动。

    19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