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大决战”刚打两个月,蒋介石便后院起火,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名反蒋,爆发了震动全国的福建事变。
十九路军替蒋介石卖命打内战,也可谓是朱毛红军的老冤家。
第一次“围剿”,蔡廷锴迟到一步。刚进苏区,张辉瓒即告全师覆没,十九路军闻风而逃。
第二次“围剿”,十九路军刚打完淞沪保卫战。中共曾声援过这些抗日将士,故不愿使其雪上加霜。尽管蒋光鼐、蔡廷锴深入苏区宁都境内,但红军未曾动他,而让第五路军王金钰、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第六路军朱绍良伤筋断骨,丢盔弃甲。
第三次“围剿”,红军不再客气。彭德怀、滕代远的第三军团和陈毅的江西军区,与蔡廷锴三个师,在兴国境内高兴圩激战三天两夜,几万大军在弹丸之地杀得天昏地暗。后来蔡廷锴在其自传中叙述这场血战时写道:红军以其最强悍之部队及彭德怀之军官队,向我猛冲。我军受其强烈压迫,全线略为动摇。第六十师沈光汉师长及师部不明前线情况,又不沉着,在此千钧一发之际,竟受溃兵之影响,擅自向兴国方向退去十余里。甚至总部人员及我之随从亦有逃跑,颇为紊乱,无线电亦放出紧急电。当时我见此情景,危殆万分,愤欲自杀以殉国……
十九路军确实能打。高兴圩一战,红军虽歼其三千,但也伤亡千余。彭德怀的第三军团,仅排以上干部就伤六十六人,亡四十三人。第三军团第四师代理师长邹平阵亡,三军团政治委员滕代远等负伤。
从此以后,彭德怀与蔡廷锴两军对垒,兵戎相见,势不两立。
1933年7月,彭德怀东方军入闽作战,兵锋直指老冤家蔡廷锴。攻泉上,克朋口,收复连城,东方军所向无敌,势不可当,动辄吃掉蔡廷锴一个团、一个旅。蔡部最精锐主力区寿年第八十七师,被东方军红五师李天佑、毛贲虎第十二团打得狼狈不堪,一昼夜狂奔九十公里,形同丧家之犬。师长区寿年痛心疾首地说:“这次失败,是本军最大的耻辱。”
8月中旬,东方军连克洋口、峡阳,围困将乐、顺昌、延平,守敌第五十六师师长刘和鼎惊恐万状,魂不附体,一封接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请求蔡廷锴速发援兵。
8月18日,蔡廷锴的王牌军,号称从未打过败仗的“铁军”——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第三六六团,在芹山地区被彭德怀东方军第五师李天佑团一举全歼,该团团旗和二十余挺轻重机枪,全部成了红军的战利品……
回首“围剿”红军,蔡廷锴头皮都是麻的。打了几年,什么也没捞到。
既损兵折将,又遭到全国人民和下级的唾骂、怨恨,真可谓两头受罪,里外不是人。老蒋在屁股后面不停地催,责怪他“进剿”不积极;前面彭德怀东方军严阵以待,兵不可犯。蔡廷锴说:“打,也是被红军消灭;不打,蒋介石面前交不了差,也活不下去。”
老蒋不仁,十九路军也不义。于是,逼上梁山,蔡廷锴干脆走第三条路:联共反蒋。
十九路军反蒋联共,颇费了一番周折。
1933年8月30日晚,黄琪翔在上海家中请客。同席的有章伯钧、彭泽湘、刘伯垂和麦朝枢等。正在吃饭时间,晚报送到,登载:十九路军在闽与红军作战,打了大败仗;区寿年部在连城全师覆没,谭启秀部在延平战败,退出水口;红军指日可下福州。大家看到这条消息,异常震惊,因为在座各人和十九路军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无论在私在公,都必须设法挽救十九路军。大家当时估算,蒋中正蓄意消灭十九路军,现在正好借红军达到目的,一定不会增调援兵。广东军队也在赣南受到红军牵制,无兵可调。这样,十九路军就只有坐以待毙了。最后彭泽湘说:“现在种种想法,都很难收实效,最好是在上海找中共中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