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想要做大的,那么做大有没有必胜的方法呢?
正确答案是:有相对的方法,但是没有一定成功的方法。
很多专家评论企业时,往往强调要先做强,说只有在做强的基础上才做大,实际上这是个诡辩。
比如创业,什么时间最好?
专家说等你有钱、有经验的时候,可往往等你真有钱,万事俱备的时候,可能创业的机遇也丧失了,你的创业激情也没有了。
比如学生,什么是最好的成功之路?
专家说你应该好好学习,考上清华北大,然后海外深造,最后成为着名的科学家、企业家。
不是说这条路不对,而是说这未必是唯一的路。看看现在的成功人士,真正按这条路走向成功的比例很少。
有个玩笑,一位着名的企业家说:你们今天努力学习的目标,就是为我们这些没有读完大学的老板打工的。
换句话说,即使这条路绝对正确,只要考上清华北大的人都一定成功,那么考不上的人呢?难道就没有办法成功吗?
比如小企业,我们说要打造竞争优势。
实际上一个小企业的资源很少,一起步就具有核心竞争能力是凤毛麟角,这样的企业当然能成功。但是如果你不具备竞争优势,难道就不能发展了吗?
实际情况大多数小企业起初都是差不多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小企业是怎么成功的?往往是在某一个特殊时期,它的一个长处发挥好了,抓住了机遇,形成微弱的优势,随后优势就能自然放大。
比如我成本低,我可以降价,这样市场扩大,规模就扩大,效益上升,人员扩大,我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这样优势就更明显。
所以,大部分企业的成功都是一招鲜,在策划、销售、技术、管理某一个局部突破,然后把局部优势转为整体优势。最典型的是秦池,胆子大,敢打广告,结果也成功了好几年。
这是一个简单的真理,但是很少人说实话。因为成功后,人就容易迷失自己,加上有专家、媒体帮助吹牛,于是把一个长处总结为全能天才。同样,专家、媒体也喜欢落井下石,一失败,就能把你批的体无完肤,好像你不失败就不正常。
创新这个词很流行,说什么人无我有。
这还是悖论,中国的企业这么多,如果每家都是人无我有,哪有这么多的创新呢?
我们说投资要找新领域,不要投资产能过剩。
这句话在短缺经济时代是对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你看看还有什么产业不是过剩的,不过剩那都是新产业、新技术,不过这些东西没有几个人懂,如果人人都懂,没有门槛,那能算新技术吗?
同样,做大和做强的关系也是辨证的。
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当然好,不能形成,那么先做大后做强,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这也是一条成功之路。
只要你有钱,你把一个行业前几十位,多收购几家,一整合形成规模优势、垄断优势,这同样是很好的做强策略。
所以做强和做大是一体两面,并没有一定要先做大后做强的,只是时机的选择问题,而且往往是循环的。企业经常是先做大,后做强,再做大,再做强。
企业发展到底应该走多元化,还是专业化道路?
看看国外的大企业就知道,有专业化成功的,也有多元化成功的,所以仍然是辩证关系。
专业化的优点是对行业熟悉,管理比较内行,而且外派人员比较容易。
专业化的缺点在于:
一是专业化收购谈判难,因为涉及收购同行,往往同行是冤家,不是危难时候不好收购,因为你懂行,对方管理层知道你不倚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