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井策太郎到文保泰家去了。
此行是为了逮描芳兰,以便审问出二十五万日元的下落。
不巧,当天正是文家为文保泰“送三”的日子。
“送三”就是人死后第三天为死者举行超渡灵魂仪式的日子。
中国的习惯是当死者入殓后,放在家里停留一些时日。按惯例停灵四十九天。到了清末,讲究排场的人家也不将死人停放那么久了,一般是放七天到九天,穷人家则出殡更早。
丧事的第三天黄昏,为死者超渡灵魂。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用红纸将祝贺的词句写成春联贴在家门。春联早在年前就准备好了。文家当然也不例外。他家贴的门联是:
这副门联是用泥金写的。
此外,各处还贴上用方形红纸斜写着的“春”、“福”一类吉利的字。
由于文保泰之死,便用白纸将这些春联覆盖起来。
他家里所有红色的东西暂时都消失了,显得惨淡凄凉。
杠房①的伙计们运来各种用具,在院子里搭起棚子,挂上挽联。
僧侣、吹鼓手等为数不少,并备置了葬仪用的大鼓、铜锣。有钱人举办丧事,凡男吊唁者来到大门,即鸣鼓多女客到则吹喇叭,以便通知宅内的人。
念经、吊唁均在黄昏开始。策太郎到达文家时,正碰上人们在紧张地进行准备。办事的人来来往往,任何人进入宅内也不会受到责问。
策太郎进去之后,立刻找到看门的老大爷。
当时,老大爷连眼泡儿都哭肿了。看来他是一个忠实的佣人。说不定由于亲戚老刘的死而痛哭一场。
“芳兰在哪儿呢?”
策太郎问道。
“哎呀!……”看门的老大爷不停地眨巴眼睛说,“现在这儿乱哄哄的,我也不知道。您进去问问女佣人吧。”
在繁忙的时刻,人们只顾干自己的活,谁也不知道其他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策太郎到正房里去了。
他正面巡视了一下大厅,只见大厅内两条板凳上摆着一副盖着绸子的棺材。棺材的前面有个披麻带孝的妇人扑在地板上嚎陶大哭,旁边有两个妇人在抚慰着她。看来哭的人是文夫人,两旁陪伴的是亲戚。
按照北京的习惯,棺材置于南北方向。棺材里塞满了木屑,覆盖棺材的绸子缝上编蝠形“寿”字。讲究的人家,都将死者穿的衣服称作“寿”衣、棺材称作“寿材”。
这里是灵前,也是未亡人放声痛哭的地方。
策太郎看了看,又蹑手蹑足地向旁边的厨房走去。
虽说他是文家的常客,却从未进过厨房。因为厨房门总是关着,夏天也要挂上帘子。大概是不想让客人看到里面的情形吧。
然而,此时却全然不同了,厨房门完全敞开,进进出出的人也很多。
十几个男女仆人在繁忙紧张地干活。前来吊唁的人、亲属以及帮忙的人、僧侣、吹鼓手……都要吃饭,厨房显得特别忙乱。看样子连近亲家中的佣人也找来帮忙了。
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便到厨房去的。
策太郎在外面望了望厨房,也未发现芳兰的形影。
他又在走廊站了一会,打算从来往的人中间看看有没有熟悉的人。
不多时,一个经常打扫庭院的中年女仆抱着小坛子从厨房走过来。
“你们真忙啊!”
策太郎亲切地打招呼说。
“哎呀!您也来帮忙?”
作为文保泰的弟子,策太郎到刚逝世的老师家来帮忙,是没有什么奇怪的。
“是啊!……大家都在干活,……”策太郎暧昧地回答,然后问道,“唉!……芳兰在那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