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6/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价格上获益很多,这可谓是中国家电业厂商之间精诚合作、共创共享的经典。

    1996年前后,当上游家电制造商出于控制市场终端的目的,大搞渠道扁平化而威胁到苏宁这样的渠道商的生存利益时,苏宁依然坚持以专业分工、合作共赢的理念与行动来加以化解。张近东没有简单地埋怨上游厂家或者直接对抗,而是反思自己作为渠道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究竟能够体现怎样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一定是上游制造商所必需的、难以替代的。于是,苏宁决定从“从批发回到零售,展开全国性的连锁经营”。事实证明,正是以苏宁为代表的连锁经营业态的兴起,才形成了与上游家电制造业企业的整合、规模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的下游流通体系。厂商之间的产业价值链得到充分的扩展和提升,中国家电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

    2006年,苏宁大规模高水平的信息化工程完成,苏宁立即以信息化为平台,与上游厂家实行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厂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厂商双方均从中获益多多。与此同时,苏宁还对自己拥有的海量信息进行充分挖掘,与厂家一起分析消费者需求,共同探讨产品研发,大大提高了厂家产品研发的速度与针对性。对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中小厂家,苏宁主动开放专设的信息平台,帮助它们实现与苏宁的无缝对接,带动它们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2009年,苏宁并购了日本的老牌家电连锁企业Laox和香港的镭射,张近东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希望国内家电厂家能充分利用苏宁的海外桥头堡进军国际市场,苏宁非常愿意与国内家电厂家在进军国际市场的征途中一路结伴同行,相互支撑,共同做大、做强中国家电产业。可喜的是,2010年10月,苏宁旗下的香港镭射电器方面宣布,国内的美的、海尔等家电品牌产品已进入镭射门店销售。

    在业内无序竞争、陷入价格战的泥潭难以自拔时,苏宁提出不要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因为低价背后,牺牲的是消费者本应获得的实实在在的价值。因此苏宁依然投入巨资强化店面、物流、售后、客服四大终端体系的建设,以提供给消费者更为精准的送货时间、所需的商品信息及更为体贴的保姆式服务。

    共筑商业生态圈——合作共赢,苏宁正在努力把理念、理想变为现实,而苏宁自身的发展更是有力地说明了它从中受益良多。

    有关企业战略的制定,战略管理的专著、MBA的教材早已给出许许多多标准化的模型和结论,给人的感觉仿佛战略就是一个个公式化的产物,就像解方程式那样,置入具体的参数,相应的结果就会出来。换个角度看,就像肯德基的快餐,在相同的流程、标准下,全世界的肯德基快餐店,不管是在北半球的冰岛还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产品和味道都是一样的。

    这样的战略可能逻辑严谨,但却是机械的或者说是“死”的,因为它缺少灵魂。

    制定战略是企业家的首要工作,因为他是企业的灵魂人物,企业的战略需要他赋予灵魂,甚至战略本身就是由他而起的。

    在现实中,哪怕两家企业采用了同样的战略,但如果战略的灵魂不一样,战略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最终的结果更会差之甚远。企业家赋予企业战略什么样的灵魂,或者企业家制定怎样的战略,取决于他的价值观、人生阅历、思维方式、性格乃至悟性等方面。

    张近东赋予了苏宁战略怎样的灵魂?在苏宁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张近东发挥着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呢?

    一杯咖啡带来的启示

    一杯咖啡能带给你什么?美妙的感觉?惬意的享受?然而,它带给张近东的,却是一次难忘的商业体验,并最终演化出苏宁的核心竞争力定位。

    20世纪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