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问题,他可以节省开支。
人员方面也是捉襟见肘。妻子井植梅之当然是第一人选,他又叫来了井植梅之的弟弟井植岁男来帮忙。这位刚刚15岁的井植岁男就是日后三洋电机公司的创办人。松下幸之助在电灯公司干了7年,但接触的都是工程方面的工作,而电灯插座是产品制造的工作,他只是个门外汉。于是他聘请了公司的两位同事,一位是在电业商会做工人的林伊三郎,另一位是当时仍在大阪电灯公司的森田延次郎。当松下幸之助向他们表明自己的计划,并希望他们来帮忙的时候,二人都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当然,二人并不是向公司提出辞职,而是向原来的公司请了长假。
接下来要置办的厂房就是松下幸之助的住房。他家有两间房,把一间大的房间用来做厂房,剩下一间小的房间和妻子住。
就这样,一个勉勉强强的工厂算是置办完成了,松下幸之助创建的第一套班子就此形成。别看只有5个人,但他们是松下事业走向辉煌的关键力量!
正当万事俱备、只等开工的时刻,最棘手,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难题出现了:技术。松下幸之助的改良插座是用旧的插座外壳进行改良,现在自己制造插座,不得不制作胶木外壳,但这对于5个从未与制造搭过边的人来说,无疑是天书般的难题!
但是,这5个人都满怀着对未来事业的憧憬和使命感,并对技术革新都有很浓厚的兴趣,资金和人员的局限和压力,迫使他们亲自动手,4个男人,三大一小,在简易的工棚里开始了胶木外壳的试制工作。
松下幸之助5人最初猜测电灯插座的胶木外壳大概是用沥青、石棉、滑石粉一类东西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压制而成的。至于这三种原料如何配置、有什么比例却一点也不知道。在当时,这种胶木外壳的制造工艺厂家对此是保密的,泄露了就等于断了自己的财路,因此,松下幸之助几人多方打听也不得而知。松下幸之助甚至偷偷在生产类似产品的工厂外拣丢弃的胶木外壳,并拿回家分析,然后几个人在工棚反复实验。多天的实验毫无进展,大家都有些泄气。
看到大家这样,松下幸之助说:“最近大家辛苦了!胶木外壳的制作工艺不懂没关系的,不懂有不懂的好处,大家都不要有思想包袱,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不断试验,一定能够成功,拜托了!”大家一听,立刻又满腔热忱地投入到胶木外壳的实验当中。其实,松下幸之助比谁都着急,可是他不能向大家发火,只能在鼓舞大家之后默默地投身工作。
上天总是眷顾勤奋和勇于创新的人。就在他们努力十多天毫无进展之际,忽然听说原来在电灯公司的同事田中君会制造这种胶木器件,几张被熏得灰黑的脸上露出了兴奋。这位田中君比松下幸之助更早离开了电灯公司,先在一家烧制胶木制品的工厂做技工,掌握了制作方法之后他就出来自己建厂生产,不过由于经营得不太好,正准备另谋出路呢。
松下幸之助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到田中君那里去请教。田中君得知松下幸之助也辞职创业后,两人惺惺相惜之情不言而喻。田中君在电灯公司时就很敬佩松下幸之助的为人,当他得知松下幸之助的难处之后,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胶木器件制作工艺告诉了他。
得到田中君的指点后,4个男人紧锣密鼓地开始制作插座外壳,没几天,他们终于烧制成功了外面看上去很不错的胶木外壳,装入铜片,接上电线,电灯亮了。成功了!松下幸之助终于造出了经过改良的电灯插座。
通过这件事,松下幸之助获益良多,这不单单是对一个并不复杂的胶木器件的烧制方法的理解,更是自己对创业的切身体会。如果这次松下幸之助没有田中君毫无保留的指点,结果也许还很难说。所以办工厂,建企业,光有热情和百折不回的毅力远远不够,还得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