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节《三国志》(一)

    我的恩师的读书观

    ——"要你读书,不要让书读你"

    《三国志》是恩师户田先生经常使用的书,和青年们一起阅读,用它来培育青年。尤其是由昭和三十年(一九五五)春天起的半年期间,将它做为讲习用的教材,户田先生利用这个时机,向我们彻底地阐明了他独特的领导者论、人间观、历史观。

    户田先生生于明治时期,从青年时期起就多次读过《通俗三国志》(湖南文山译)五十卷。同时对于吉川英治先生正在报纸上连载的《三国志》也十分爱读。户田先生对于"三国"人物的评论,绘声绘影,就仿佛呼之欲出的一般。

    户田先生教导说:"读书也有种种不同的读法。只注意情节,感到有趣,这是最肤浅的读法。其次是研究该书的成书情况或历史背景,弄清当时的社会形势及登场人物的性格等等,一边思索一边读,这也是一种读法。第三种是深入探讨作者的为人、境遇,探讨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进而深入到作者的思想中去,这又是一种读法。如果不按照这最后的读法去读,那就不是真正的读书方法。"

    他还说:"要你读书,不要让书读你"、"史实与小说不同。

    小说,是作者用自己的境遇比照史实写成的,也就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使之作为作者本人的代辩者,因此,不了解作者的境遇,就会变成被小说读你了。不应该认为小说就是原封不动的事实。"正如先生的读书观所表明的那样,先生对《三国志》具有独自的卓越看法。

    对我自己来说,《三国志》是我很值得留恋的、充满了深刻记忆的一部书。回想起来,在我二十几岁时,曾经贪婪地反复阅读过,当时我日记中写过:"《三国志》第三次读毕。"

    同时,能像这部书那样,和友人一起谈论、一起争论的书,也是很少的。在二十七岁的日记中我曾这样写道:

    "归路,与朋友谈论《三国志》——

    曹操的勇气。关羽的人格。张飞的蛮力。孔明的智慧。孙权的年富力强。

    是非论、善恶论、种种的议论。

    要做王道的人,不做霸道的人。

    为民众之王,勿为权力之将。

    做大众之友,勿为财力之奴隶。

    要做善的智者,不做恶的智者。"

    的确可以说《三国志》一书,对我来说,对于培养我的历史观,形成我的人观,是一部极其重要的青春之书。

    《三国志》中既有人才论,也有领导者论。它也触及了一般的传统、风俗、宗教、民族性。总之,它是蕴含着种种要素的"大河小说"①。而且书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佛法中所说的地狱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乃至菩萨界……从十界的角度来看,也都描绘出各种缩影。从而可以从中感受到多种多样的人生和人的生活道路,感受到宿命、使命这类东西。从这种意义说,这部书虽然表面看来似乎陈旧,其实它分明还活在现代。许多人至今仍然读它,企图从中学习与现代相通的东西,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仅从这一事实,也可以看出户田先生为了形成、触发青年的"人学",特地使用《三国志》来进行讨论的卓越见识。

    ①大河小说——指时间跨度长、人物众多的超长篇小说。

    探讨《三国志》的时代背景

    ——动荡、混沌的实力时代

    构成《三国志》背景的历史舞台,自然是三世纪在中国展开的"魏""蜀&q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