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uot;"吴"三国鼎立时期。《三国志》所描写的正是这百年左右的三国治乱兴亡的情景。

    历史上出现的三国时期,一言以蔽之,是动荡的时代。旧的权威崩溃了而新的权威还未建立起来,社会规范与价值观都处于混沌状态之中。这点,从某种角度说,现代也是如此。

    巧的是,当时在西方正是罗马帝国的末期,"五贤王时代"告终,出现了"军人皇帝时代"。罗马帝国的统一与治安已丧失殆尽。看到用单独的力量去统治帝国广大的领土已十分困难的戴奥克雷狄阿努斯皇帝,宣布四个分区统治制度,形成了帝国分头割据的时代。这可以看成是和孔明"三分天下计"相通的。在大体相同的时代,不问东方或西方,出现了相类似的政治取向这件事实,使不少人感到历史的奇妙性。

    话归本题,将"魏""蜀""吴"三国治乱兴亡的历史写成正史的,是西晋的史官陈寿。据记载,他从二三三年一直活到二九七年,他留下了《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和《吴书》二十卷,合起来共六十五卷。其中收有四百六十八人的皇帝及个人的传记,以行文简洁而著称。使这部名著进一步增加身价的,是南朝的宋人裴松之(三七二——四五一),据说他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引用了一百四十余种书给本书作注。罗贯中是十四世纪中叶的人,他将这些史书及说书人在市井上讲的三国故事,写成了一大长篇小说,这就是《三国志演义》。所谓"演义"就"演"(敷衍)"义"(史实)

    之意。这部《三国志演义》共二十四卷。一般认为该书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吉川英治先生的《三国志》,是由昭和十三年①到昭和十八年写成的小说。吉川先生在序文中说:"原书有《通俗三国志》《三国志演义》等数种版本,我并未从哪种版本进行直译,而是随时择其优点,按我的想法写成的。"这就是说掺进作者本人的历史观、人物观,来加进新的解释。对此,据说曾经实际踏上过中国大地的作者本人的见闻、体验,也起了很大作用。在有名的开头的刘备刘玄德的感慨:"河水悠久地流去,(中略)他在久久地眺望着黄河水——这使他感到几千万年都是这样滔滔奔流着。"实际上,这无疑是寄托了吉川先生的感慨。(以上引文均摘自《三国志》,吉川英治著,六兴版)

    ①即1938年。

    王道与霸道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相克

    一九八六年六月四日,我和前来访日的王震现任国家副主席进行了种种恳谈。当时,我询问他的"信条·座右铭",王震先生举出了诸葛孔明说的话"鞠躬尽瘁"。这是孔明的有名的《后出师表》中的话。王震先生以安详的语气解释说:

    "我的信念就是为国家和人民,竭尽自己一切力量去服务。"

    对我提出的问题:"您想给青年推荐中国的哪种书",王震先生立即回答说:"《三国志》。"随后,王震先生对《三国志》中的人物进行了评论,他说诸葛孔明这个人物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分裂状态很不满意,他一直怀有统一中国的远大志向,很值得尊敬。同时他还评论刘备说:"刘玄德憎恶不仁不义,我认为他是个重仁义,道德方面也很高尚的领导者。"

    他说:贯穿《三国志》全书的主调,可以感到是中国自古就有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