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身为领导对部属下达任务,发号施令,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怎样下达命令才会使工作计划得到彻底的实施呢,怎样才能使部下乐于积极、主动、出色、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呢?重点在于下达命令的方式上。没有人会喜欢命令的口气和高高在上的架势。多建议,多协商,不仅能使对方维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且能使他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即使是你指出了别人工作中的不足,他也会乐于接受和改正。

    说到命令,人们可能会想到在战争故事中“军令如山倒”,领导下了命令,下级不得不赶紧执行。于是认为以命令方式去指挥下属就办事最快,效率最高,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尽如此。

    日本松下公司前总裁松下幸之助说:“不论是企业或团体的领导者,要使属下高高兴兴,自动自发地做事,我认为最重要的,要在用人和被用人之间,建立双向的,也就是精神与精神,心与心的契合、沟通。”他看到了领导与下属的沟通的重要性,因而在实际中身体力行,终于取得了成功。要达成领导与下属心与心的契合、沟通,关键的就是与下属一起交流商量。

    一些领导人颐指气使,有事就大嗓门地命令下属去干。他们认为只有雷厉风行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命令别人去干事的时候也不看人家的意见如何,反正一句话:“做了再说!”一般来说这样的领导比较有能力,在下达命令之前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如果久而久之,下属对领导产生了信任,就会什么都不问,照领导说的去做,这样反倒失去了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成为一件只会办事的机器。而有些下属呢,面对领导铺天盖地的命令,连问一句为什么的机会都没有,自己想不通当然就不愿去做了。不愿做的事要被迫去做是很难做好的。

    要吩咐下属去办一件事,命令的方式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没有时间给你详细的解释。但更多的时候,最好还是以商量的方式。

    如果采用商量的方式,下属就会把心中的想法讲出来,而领导认为说得有道理,就不妨说:“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关于这一点,我看这样行不行?”诸如此类,一方面吸收对方的想法和建议,一面推进工作。这让下属觉得既然自己的意见被采用,自然就会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事去认真做的;同时由于热心,自然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另外,领导在要下属去干一件事时,也可以给下属指一个美好的前景,他们便会欣然去做。

    所以在实际工作的安排中,领导应做到:

    ⑴忌凭自己的权力压制他人;

    ⑵要仔细聆听下属的意见;

    ⑶若同意对方的意见,就可以加以说明说:“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样会使下属:为自己的决策而感到骄傲。

    ⑷如果不同意,必须向部下说明理由,不然就是上级把命令下下去了,下属还是会我行我素。

    权力在手是一件好事,同时对下属发布命令也是一种满足,但领导者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根据不同的对象,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

    试想如果下属听到“不用多问,这是命令”,或者“上级就是这样指示的,照着做就可以了”之类的话,心里会怎样想呢?这样能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做事吗?

    像这种不顾实际情况,不管下属的感受,而只管发布强制式命令的做法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因为这样布置工作,只会引起下属的反抗心理,而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李先生在台湾经营一个有五六百名员工的企业。不管是在业务上或是在管理上,李先生的努力都有相当的成效,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威风八面,宛如领军千万的大将,好不神气。

    可是,他就是对他儿子没办法,他们之间的代沟,怎么样也无法跨越,每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