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7/10)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的需要决定了人们行动的目标。当人们有意识地明确了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和目标不断加以对照,知道自己前进的速度和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行动的积极性就会持续高涨。

    一个万米赛跑运动员,当人们告诉他只有1000米,再加把劲就可夺得金牌时,即使他身体的某些部位在疼痛,他也会信心百倍,加快速度完成最后的冲刺。

    那么,领导者如何通过目标激励下属完成任务呢?

    一般来讲,目标的价值越大,社会意义就越大,目标也就越能激动人心,激励作用也就越强。

    因此,领导者要善于设置正确、恰当的总目标和若干个阶段性目标,以激发人的积极性。设置总目标,可使下级的工作感到有方向,但达到总目标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曲折的过程。

    如果仅仅有总目标,只会使人感到目标遥远和渺茫,可望而不可及,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还要设置若干恰当的阶段性目标,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办法,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经过努力都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通过逐个实现这些阶段性目标而达到大目标的实现,这才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领导者要善于把近景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持续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在目标制定、分解时,目标的难度以中等为宜,目标的难度太大,容易失去信心;目标难度过小,又激发不出应有的干劲。只有“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积极性才是最高的。因为这样的目标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最大。

    领导者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上述问题外,还应注意:

    1.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要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都要清清楚楚。

    2.目标必须是具体的。用什么办法去达到,什么时候达到,要明明白白。

    3.目标必须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达到应该有检验的尺度。

    所以,领导者不但要为下级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要学会把这个理想和实实在在的工作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一位成功人士赵先生,他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充满深情地提到以前的某位老师,很有感慨地说如果没有老师当年讲的话,可能就没有今天。听者们在心里暗自猜想:老师当年讲的可能是很深情,很有鼓动性的话吧,哪知事实往往出乎意料。

    赵先生说,自己从小调皮捣蛋,无心学习,整天打架……总之是劣习成性,没有哪个老师能把他驯服。后来有位老师当了他的班主任,在一次他把邻班同学的头打破以后,老师怒气冲冲地对他说:“我看你确实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没有什么出息了,如果你以后能有点出息,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把手指头剁了也不相信你能干出点什么……”

    他说老师的话对年少的他刺激很大,他没想到老师会从心底里瞧不起他,认为他不会有出息。于是,他决心改掉所有的劣习,好好学习……最后,他终于成功了。那时,他才明白老师话中真正的含义。

    这是使用“激将法”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抓住被激励者的心理,狠狠地泼他一盆冷水,打击一下他的情绪,这样他会在愤怒之下迸发出更多的力量,这其实也是一种激励。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十分善于运用激将法:在马超率兵来犯时,张飞请令出战,诸葛亮却故意说:“马超家世代簪缨,马超勇猛无比,在渭水把曹操杀得大败,看来只有调回关羽来才行。”这一下激恼了张飞,他立下军令状,出战马超,最终使马超投降,诸葛亮的激将法起了重要的作用。

    身为一名领导,与员工接触的机会非常多,有时,你会发现某位工作杰出的员工,因为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而沾沾自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