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领导都是一个群体或团队的管理者。这个群体或团队可以是几人或十几人,可以是几十或上百人,也可以是几百或几千人……领导者面对这个群体或团队,要经常发号召、下指示、做总结,为实现领导目标统一思想、理顺情绪、鼓舞士气、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而这一切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自始至终离不开口才。可以说,领导活动的顺逆成败,领导绩效的大小高低,与领导口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个领导者要想树立自己的成功形象,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凡是我所认识的重要领袖人物,几乎全都掌握一种正在失传的艺术,就是特别擅长与人作面对面的交谈。我认为这个共同点也并非偶然。领导即说服。一位领导人如果不能在交谈时吸引人、打动人,那么,他大概也说服不了人,因此也未必能成为领导人……麦克阿瑟的精彩的独白,戴高乐的雄辩的演说,吉田的善于自我嘲讽的幽然,周恩来的闪着诗意的谈吐……听着这样的言谈,人们会不禁对说话的人的智慧产生莫大的敬意,这种印象是成功的领导人建立他的权威和发挥他的说服力的方式之一。”美国人类行为研究者汤姆士也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得到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领导者,众之首也。领导者要实现有效的、成功的领导,必须充分利用好领导环境,导之于言而施之于行,最大限度地引导和调动被领导者朝着既定的目标共同努力。而要引导和调动别人,成功沟通和积极鼓动的语言是重要的手段。口才训练大师卡耐基强调: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结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即其驾驭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
领导者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导者、指导者,一切具体工作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主持会议、布置工作、接待来访、社交活动、发表演说等,都离不开口才。而且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这些活动效果的好坏。因此,讲话水平是衡量一位领导者素质和能力,或者说在社会地位和成就上有多大潜力的重要标准,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讲话是反映领导者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讲话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科学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积累、文字写作和表达能力等多种因素的集合。领导者讲话水平直接体现领导者的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人格品质魅力。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的领导者,才能在讲话时高屋建瓴,从全局和事物发展的大势上把握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领导者,才能在讲话时思路清晰、有理有据、通俗易懂,才能抓住听众、吸引听众、打动听众、说服听众,调动激情,从而实现讲话的目的。如果讲话费话连篇,形式呆板,语调沉闷,拖泥带水,甚至主观武断,肯定不会给听众留下好的印象,而且势必会严重影响领导者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
讲话是群众了解和评价领导者能力的一把尺子。群众认识领导者,往往是从听领导者讲话开始的;群众了解领导者,更多的是从听领导者的讲话进行的。讲话水平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领导者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体现领导者熟悉情况,作风务实;能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体现领导者具备良好的作风和态度;能够激发和调动群众积极性,体现领导者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这样的领导者才受群众欢迎。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领导者的讲话水平,不仅仅代表领导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