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版《毛泽东诗词集》。

    赏析

    这首七律毛泽东生前曾审定过,并准确标明作于1966年6月。这对于理解这首诗十分重要。诗中的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都与当时发生的国家大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此诗不是纪实,更非论事,而是言志。《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杜预注:“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弄清诗句背后所要表现的史实不是主要目的,而通过确凿的史事考索,捕捉到诗人复杂的感情律动和心路历程,则是十分必要的。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诗从叙事起,说明作诗的缘由和地点。首句点出正逢首都北京“有事”之时。有何事?这年6月10日,毛泽东会见亲密的老朋友、越南党和国家的领袖胡志明,在谈到中国当时形势时说:“我们最近这场斗争是从去年11月开始的,已经七个多月了。最初,姚文元发难,他是个青年人,讨论清官等问题。”不过,“现在我们不搞清官这件事了”,而是“发动群众整反动分子”(转引自陈东林《毛泽东诗史》第332页)。这段话的珍贵价值,在于廓清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揣摩和猜测,确凿无误地提供了“这场斗争”的由来和现状发展的线索,为解读全诗找到诗人自述的第一手重要依据。

    1965年11月10日,上海《解放日报》编委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明史专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吴晗开始写的论文《论海瑞》和后来写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本来是响应毛泽东1959年4月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时鼓励敢于讲真话而提出学习海瑞刚直不阿的号召,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组织下创作的。在北京演出时,也毫无影射罢彭德怀官的意图。但是不久,当年8月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彭德怀代表广大农民群众对大跃进的错误和影响提出尖锐而审慎的批评,却遭到毛泽东针锋相对的批判,不久被罢官。受到批判的彭德怀一直不服,1962年正式向中央递交了长达八万言的申辩书,结果又被毛泽东指责为“翻案”。此时,江青、康生多次向毛泽东进言,说《海瑞罢官》有问题,要批判。于是,江青伙同张春桥在上海阴谋组织了姚文,并送毛泽东看过三遍。姚文蛮横无理、断章取义、颠倒是非、任意上纲,竟说1960年写的、1961年上演的《海瑞罢官》,是反映1962年以彭德怀为代表的向党进攻的“翻案风”的。文章发表后招来一片反感之声。除支持姚文的华东局、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领导的华东各省报刊转载外,不知内情的北京和其他省市区暂时均未转载,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强烈不满。后来,他严厉批评以彭真为第一书记、市长的北京市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这年12月,毛泽东说:“《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毛泽东的这一重要论断,把一场学术争论提到了政治斗争的高度,从而引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政治批判浪潮,成为不久以后风起云涌的“文化大革命”的开端。

    就在姚文发表第三天的11月13日,毛泽东离开北京经山东、安徽、江苏,于11月19日抵上海,月底时到达杭州。除中间曾到过上海、南昌以外,他在杭州一下子住了六个多月,直至第二年即1966年6月15日离开杭州,经长沙回到他的家乡韶山,住在滴水洞。6月28日到武汉,7月16日畅游长江,于7月18日返回北京。此次是他第二次(第一次是在1959年)南巡,前后共八个多月。6月间住在滴水洞时,毛泽东写下了这首七律,这也就是第二句诗的来历。

    诗人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