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给予枣强县副县长马玉来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枣强县粮食局局长张金双撤消党内职务处分;分别给予马均寨粮站、城关粮站、流常粮站法人代表撤职处分;给予马均寨粮站粮检员孟凡一开除公职处分;对流常粮站会计李俊娥开除公职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因粮食市场没有管理好而处分地方领导,这在过去是闻所未闻的,可见各级政府对粮食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许有人认为这过于苛刻了,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什么事情也干不好,办不成。对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样一项牵涉面大、影响范围广、障碍多的大事情,更是如此。

    上述种种,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央政府摆脱了以往对粮食流通管得过多,调控无效的弊病,加强了地方政府管好粮食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性,同时也加强了可操作性,使“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以前有人担心,省长“米袋子”负责制,会使产、销区“各扫门前雪”,会形成地区间粮食供求的割裂局面。事实上,新的粮食流通体制实施后,产、销区之间计划体制下的行政调拨关系演变为新型的市场合同关系。最近,江西、湖北、湖南3个大米产区和广东、广西两个主销区第一次联手出台了区域性粮食购销价格,并对今年的产销计划进行了沟通,随后,东北、内蒙古等四省区也召开了类似的粮食经营协调会,统一出台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粮食销售最低价格。这表明,产、销区开始意识到,靠市场、合同来合理配置粮食这一基础资源已是大势所趋。东北、内蒙古四省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总产占全国的1/6,特别是玉米库存占全国的3/4;而湖北、湖南和江西作为大米主产区,每年提供的大米商品量约为65亿公斤,在全国大米市场中举足轻重。但长期以来,这些地区面临着共同的困扰:丰收时,销区不积极调销,把高额的仓储保管费用甩给产区;而一旦歉收,往往由中央政府出面,让产区向销区平价调粮。这种产、销区的利益不平衡曾直接影响着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促使产、销区重新调整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

    作为粮食流通主体的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按粮改方案,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必须在人财物等方面与政府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彻底脱钩,实行政企分开,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机制,真正成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直接从事粮食收储业务的人员要逐步减少到现有人员的一半左右。

    根据粮改精神,全国各地的国有粮食企业开始了一场针对自身的大改革。

    吉林省已在1400多个粮库中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在重点抓好大中型粮库的基础上,将中小型粮办企业通过兼并、租赁、拍卖、股份等形式推向市场,同时加大清欠力度,目前已清理回各种欠款7000多万元。据初步测算,全省粮食系统今年将减亏10%。

    湖北省通过深化改革,自95年至今分流出10万名粮食系统职工,仅1998年1至5月,就分流人员上万名。

    河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效尤为明显,全省国有粮食系统全部扭亏为盈,敞开收储粮食50亿公斤,实现顺价销售达11.85亿公斤,仅8-10月这3个月时间就盈利1.445亿元。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年产粮食接近3000万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该省显得任务尤为艰巨。在认真整治外部环境的同时,该省重点抓内部体制改革。全省粮食系统把政企分开、减员分流当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加以落实,决定将粮食收储企业从业人员从8.2万人减少到4万人,以减少经营开支,实现全系统扭亏。到10月底,全省原有2615个库站,按照一乡一站的原则和垄断收购的需要,有2034个库站确定为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有581个库站整体分离为附营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