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有你。经营上出现了亏损,往政策性亏损的篮子里一扔,让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去背包袱,从而养成一些粮食企业吃大锅饭的现象;而经营上出现了盈利,往往也会被政策性亏损冲抵,结果又严重影响了粮食企业的经营积极性,结果也走上了“不亏白不亏”的道路。这种体制不仅不利于国有粮食系统改善经营、增强活力,更加严重的是人为地造成许多漏洞,让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政策性业务与政策性亏损大做文章。有的把以保护价收购来的粮食甚至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储备粮,低价转手卖给个体粮商,自己坐分红利的同时,又把大量的亏损挂在国家的账上;有的甚至挪用国家的粮油收购资金进行非粮油经营,盈了进自己的腰包,亏了由国家“买单”。由此看来,在这2000亿元的财务窟窿里,既有属于政策性因素导致的亏损,也有粮食系统自身商业性经营出现的亏损。二者有意无意地混在一起,便弄成了现在这本“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的糊涂账。
但我们又不能不弄清楚。经过5万审计干部历时6个多半月的专项审计,我们终于对这笔庞大的亏损窟窿有了一个比较明白的了解。12月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发布了最后的审计结果:经过对全国30850万个粮食企业和2499个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和2594个财政部门进行专项审计与调查,初步确定,从1992年4月1日到1998年5月31日,新增的2000多亿元财务挂账中,有1400多亿元属于正常挂账,不正常挂账的有600多亿元。不正常挂账中最主要的问题,一是虚报财务挂账,违反财会制度处理账务比较普遍;二是粮食资金管理漏洞较多,导致资金出现巨大缺口;三是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违纪违规严重。审计发现和查处的严重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管理混乱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资金,以及个人贪污侵占公款等违反财经法规的案件达1181起,其中已有16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27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6年时间产生600多亿元的不正常亏损挂账,一年100个亿,数额之大,令人震惊。这600多亿元,都是国家的钱,是中国纳税人的钱,是群众存在银行里的钱,怎么会一下子说没了就没了呢?人们不禁要问,这600多亿元钱,到底到哪里去了?
据5万审计人员的审计,这600亿元属于不正常亏损挂账。不正常在哪里呢?审计结论是:管理混乱,经营不善,违纪违法,贪污挪用……这其中最令我们切齿痛恨的便是靠粮吃粮的“粮耗子”。从已经查处的一批批涉及金额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违法案件中,我们看到,硕鼠猖獗,是造成今天这种不正常亏损大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审计人员审计,在吞粮挖款的“鼠群”中,有三种引人注目的“老鼠”:第一种就是粮食系统内部的“仓鼠”,第二种是地方政府及各个权力部门的“官鼠”,第三种是银行系统里的“银鼠”。他们一齐钻山打洞进入国家的粮仓,偷国家的粮食,吃国家的粮款,挖国家的补贴……先看来自粮食系统内部的“仓鼠”:7月10日,黑龙江省富锦市,面对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审计组的到来,富锦市粮食局、粮库及市政府的有关领导都拍胸脯说:“我们这疙瘩不会有问题。”
富锦市地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产粮区,富锦市粮库是黑龙江省21个国家粮库之一,常规存储量在6万吨左右。在清查中,审计组发现,这个粮库1997年3月、7月、10月的库存报表上显示:库存量从3.4万吨突然增加到10.6万吨。
进一步的调查还发现,1998年5月25日一天出库粮食2800多吨,通过汽车运输发往大连,如果以每台汽车装8吨计算,需要3500多辆车,常规情况需要3个多月才能运完,但粮库6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