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我有一种愚蠢的心态,既渴望友情却又想和别人保持距离。我这种心态正和大多数人一样,既想让别人对自己感兴趣,却不肯花时间来让别人接受自己。
生活中,我经常听到许多这样的抱怨:“没有人会对我感兴趣”、“别人并不想认识我”或是“我性情过于羞怯,很难引起别人注意”等。
不错,别人为什么要接近、喜欢你呢?这世界没有任何人有义务非要喜欢你或我。有什么特别理由别人会特别选中你?除非你具有他们所喜欢的特质,否则他们没有必要接近你。
中国的孔子有句名言的意思是:“最重要的,不是别人有没有爱我们,而是我们值不值得被爱。”与他人相处时,要想赢得别人的友谊或感情,先不要担心别人是否喜欢我们,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的态度,并增进能够让别人喜欢你的品质。
玛丽安·安德逊曾生动地描述过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时事业失败,很不得志,几乎准备放弃歌唱生涯。后来,凭借心灵的追求,她逐渐恢复勇气和信心,准备继续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下去。“我要再唱下去!我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要继续追求完美!”她这样对自己的母亲说。
母亲听到后,高兴地回答道:“很好啊!这是很好的志向。但是,你必须知道,人在成就伟大的事业之前,必须先学会谦卑。”玛丽安听后深受感动,因此决心在音乐造诣上“力求”完美,而不是“想要”完美。“谦卑先于伟大。”这是母亲送给她最美的礼物。
大家都知道,人们在玩高尔夫球时,眼光通常都集中在球上。我在向学生教授人际交往的技巧时,则通常告诉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传达的信息上面。假如你做事过于在乎结果的话,就容易产生紧张、害怕、表达不良等副作用,反而达不到你的预期效果。
我个人也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得到这个教训。过去,我胆子小,经常受人欺负,如餐馆的侍者、计程车司机、火车站的脚夫等等,都经常喜欢吓唬我。此外,我非常不喜欢,也非常害怕公开演讲,要我站在众人面前讲点话,简直比登天还难。
许多年前,在准备发表一场演讲时,打听到当时的听众相当难缠。我事前与一位好朋友共餐,不自觉地就将紧张情绪表现了出来。我神经兮兮地问那位朋友:“假如听众不同意我讲的话,怎么办?假如他们不喜欢我,该怎么办?”
朋友回答道:“不错,他们为什么要喜欢你呢?你能给他们干什么?你认为自己要讲的话很重要吗?”
我承认那些东西对我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朋友继续说道:“很好。我倒不觉得听众是否喜欢你有多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把想表达的信息传达出去。至于他们喜欢或讨厌你,你又何必在乎呢?至少,你已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经过朋友的这一番指点,我改变了自己对整个演讲的看法。现在,每当准备发表演讲时,我都会在事前先静心祷告:“神啊,求你帮助我传达出对这些听众有益的信息来,让他们有所收获,满心欢喜地回家。”对我来说,这样的祷告非常有用,而我也的确希望能对听众有所帮助。这样的祷告让我变得谦虚,使我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个传达某些信息的演讲员,而不是要显露自己的学问或风采。我要展示的是那些对听众会产生一定鼓舞性的思想,并希望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帮助。
得到友谊的最佳方法,是必须注重施予,而不是获得,而不是靠一时的吸引或哄骗。所谓赢取友谊的能力,并不是指勾肩搭背、与人攀谈、动作滑稽或讲些逗趣的笑话等。那应该指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处世的态度或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的爱、兴趣、注意力及服务精神献给他人的愿望。我的一位朋友就将这点做得很好。
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名叫荷马·克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