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日军在攻占国府南京后,气焰极为嚣张,其后续作战计划为打通津浦线,将平津到长江以北地区连成一片,而这一中间地带,正是李宗仁将军所负责的第五战区。
面对日军的南北夹击,李宗仁手里可以指挥的部队却少得可怜,其中又大都是一些杂牌部队,“三四等的货色”,如庞炳勋的第三军团,其出身为原西北军,名义上为一个“军团”,实质上只有五个步兵团而已,作战能力十分有限;原属东北军的于学忠第五十一军及缪澂流第五十七军,装备尚可,但算不上什么劲旅;韩德勤的第八十九军,原是江苏保安队改编,非正规军出身,战斗力薄弱;韩复榘手下的第十二军(军长孙桐萱)与第五十五军(军长曹福林),虽说训练及装备还可以,但蒋介石都指挥不动他,何况是李宗仁呢?
唯独可靠的,是广西调来的第三十一军(军长刘士毅,下辖三个师),因为这个军是李宗仁在家乡亲自征调成立的,各级干部多为北伐期间的老班底,虽然新招募的士兵训练不足,也无作战经验,但指挥起来终归要强于其他部队。
李宗仁在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指挥部便设在了徐州。从军事上来说,徐州属四战之区,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之前的短短十年间,徐州已经经历过多次重大战争,如1925年奉军南下、1927年北伐军北上及1930年的中原大战(包括后来的淮海战役),徐州都是各方力争的重点,因为控制徐州后,北上可以直逼济南、平津,南下可以直达蚌埠、南京,其战略意义毋庸多言。
日军在攻下南京后,随即以八师之众分别从镇江、芜湖、南京三路北上,光进攻津浦路正面的就有三个师。对此,李宗仁令第三十一军在明光一带进行阻击,日军在遭到顽强抵抗后大为惊异,只好从南京调来野炮、坦克进行支援。但日本援军到后,第三十一军却突然让开津浦路正面,等日军进占蚌埠之后,于学忠的第五十一军前来防守淮河沿岸,而之前撤退的第三十一军转从侧后出击,将津浦路截成数段,从淞沪战场上撤下来的廖磊第二十一集团军(同为桂系军队)也增援到合肥,日军首尾不能相顾,双方隔着淮河对峙,陷入了胶着状态。
但在津浦路的北段,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山东军队与日军甫一交战,便损失了三个团,韩复榘在自知不敌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而下令将手下两个军撤入鲁西北,致使津浦路北面门户洞开,日军在攻下济南后迅速南下泰安、济宁、兖州,离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徐州已经不足200公里。
韩复榘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李宗仁回忆,蒋介石随后召集军事会议,散会后,正当众人纷纷离去之时,刘峙突然起立大呼道:“韩总司令请慢点走,委员长有话要同你讲!”韩复榘闻言留下,离去的众人遂议论纷纷,齐说:“韩复榘糟了,韩复榘糟了!”据李宗仁所说,散会的时候他走在最后,“只见会场内留有委员长的便衣卫士四五人。刘峙便指着卫士对韩复榘说‘韩总司令,你可以跟他们去’,韩氏脸上顿时发青,低着头,蹒跚地随卫士去了”。韩复榘最后未经军法审判便告枪决,死得很不光彩,但也令军中为之一震,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杀了韩复榘,战争仍在继续。当时沿津浦路正面南下攻打徐州的是日军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另外还有从青岛、潍坊方向西进的第五师团(由当年策划“九一八事变”的板垣征四郎率领)。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与土肥原贤二当时被称为日本的三大“中国通”,这三人,与后来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以及荒木贞夫、本庄繁、松井石根、阿部信行等人,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第16期毕业(与中国留日士官生第三期蔡锷、蒋百里、许崇智、曲同丰等人共同上课、同期毕业)。
矶谷师团与板垣师团都是日军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