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唐绍仪是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其在清末民初的政坛上一度风光显赫,但民国成立未及一年便愤而挂冠而去,其中缘由,颇值一叹。

    唐绍仪,字少川,出生于1862年(比袁世凯小三岁),广东香山人,与孙中山是地道的老乡。唐绍仪的父亲系上海经营茶叶的买办,其族叔唐廷枢曾在李鸿章门下帮办洋务,后来做过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总办。由于家族的缘故,唐绍仪在十二岁的时候成为清廷第三批留美幼童,并在美国学习生活过7年之久(当时已入读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因为国内顽固派们的阻扰和责难,这些留美学生在未完成学业的情况下便被全部召回,唐绍仪回国的时候只有十九岁。

    由于学业未成,李鸿章觉得这批半拉子“海归”闲置可惜,于是便将这批人分别送到天津的各洋务学堂回炉再造,唐绍仪不久即进入天津税务衙门任职,后又被派往朝鲜协办税务,由此与驻朝鲜商务代表袁世凯结下不解之缘。

    在朝鲜的时候,唐绍仪是袁世凯的书记官,也可以说是袁世凯最早的部下,凭借这层关系,唐绍仪也随同袁世凯的升迁而水涨船高,他先后做过天津海关道员、外务部侍郎、奉天巡抚和邮传部尚书等职,直到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踢下台,唐绍仪才因此而赋闲。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再度出山,唐绍仪应召入幕并被派往南方与革命党谈判。在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唐绍仪则被提名为首任内阁总理,成为仅次于袁世凯的第二号人物。有意思的是,在南北议和及南京组阁过程中,唐绍仪与南方革命党人颇有共同语言,而且在孙中山与黄兴的介绍下欣然加入了同盟会。这件事,在唐绍仪看来,可能是想借此调和南北矛盾,但在袁世凯眼里,唐绍仪未免与革命党人走得太近。由此,唐绍仪也与袁世凯埋下了不和的祸根。

    民国初年政坛的混乱,主要问题出在总统和总理的权限上,其中以总理的副署权最为棘手。就拿袁世凯与唐绍仪的关系来说,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唐绍仪便一直追随袁世凯,其僚属身份保持了近三十年,忽然有一天,袁世凯发布命令还需要唐绍仪来副署,非经唐总理的签署不能生效,这叫袁世凯如何接受得了。

    唐绍仪虽然追随袁世凯近三十年,但他的骨子里却还是个书生。在清帝退位前,唐绍仪受命前去南北谈判时,他登上南下的火车后便剪去了脑后的长辫,这貌似有利于谈判,实则是与清廷决裂。在南北谈判和南京组阁过程中,唐绍仪与南方的革命党相处甚欢,这就不得不引起袁世凯的怀疑与猜忌了。

    按袁世凯最初的想法,他本是希望老友徐世昌出任总理的,但徐世昌顾及名节,不愿担“贰臣”之名而退隐青岛,袁世凯这才退而求其次,举荐唐绍仪为内阁总理。袁世凯的最初想法,可能是希望唐绍仪作为自己的副手帮助处理政务,而如今唐绍仪与革命党过往甚密,那就未免有借南边的势力与自己对抗之嫌了。

    不过,唐绍仪虽然与革命党关系密切,但实际上仍是袁派中人,只是因为责任内阁起见,为政见而屡屡与袁世凯相争。袁世凯系旧派人物,他对总统、总理、责任内阁相互牵制的道理既不理解也不认同,在他看来,唐绍仪未免书生意气甚至是以下凌上了。唐绍仪的作为,当时就连总统府的人也在私下里愤愤不平地说:“今日唐总理,又来欺负我们总统吗?”(下人的观念尚且如此,身为大总统的袁世凯,他的角色如何转换得过来?)

    某次,唐总理因为某事与袁总统起了争执,老袁听得不耐烦了,勃然作色道:“少川,我现在已经老朽了,你来做这个总统,可好吗?”唐绍仪骤然听得这么一句,当场就被吓得冷汗直流,这多年的僚属在官长面前,腰杆子终究是硬不起来。

    由于与唐绍仪之间的抵牾过多,袁世凯后来干脆就撇开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