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酌量减小地方权力的问题;关于区、乡、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大纲草案;陈粟兵团的行动问题及其他问题。毛泽东请他们在西柏坡先作讨论。

    4月底,毛泽东审时度势,亲自起草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巩固和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斗。团结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的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响亮地提出“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的口号。

    毛泽东委托聂荣臻用电话将这些口号逐条口述给在西柏坡的周恩来。4月30日,由陕北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

    《五一口号》公开发表后,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广泛响应,纷纷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成民主统一战线,为彻底实现新民主义而奋斗。就连与蒋介石结为金兰之交的冯玉祥将军,也对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不满,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

    这些表明蒋介石已正在走向穷途末路。

    4月30日至5月7日,毛泽东在城南庄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史称“城南庄会议”。

    会议讨论了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地区的问题。毛泽东分析,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地区无疑会有很大困难,打出去的主力会减弱,打不了很多胜仗,但无此一条不能战胜国民党。打出去以后,敌我都到蒋管区去吃,不能依赖后方,后方要尽量供给前方。

    会议讨论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问题。毛泽东认为,土地改革、整党、开人民代表会议,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使人民负担适当减轻,要使后方的农业和工业长上一寸,才能适应战争需要。

    毛泽东在城南庄会议上提出的战略性意见,后来被归纳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二十个字,成为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的行动方针。

    5月27日,毛泽东也来到西柏坡,与先期到达的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会合。

    毛泽东来到西柏坡后,便在西柏坡唱的一场空城计,这预示着打平津战役蒋介石不会有好结果。

    对于坐镇河北西柏坡指挥大决战的毛泽东来说,傅作义是离得最近的敌人。决战期间,他们曾经有过一次有趣的直接交锋。

    毛泽东又有一盘好棋成竹在胸,蒋介石也打着如意算盘。

    1948年冬,辽沈战役已经打响。就遮东北战场国民党军节节告败的时刻,华北“剿总”司令官傅作义率步、骑兵5个师,外加400辆汽车的快速部队,从北平、保定南进,佯装增援被人民解放军围困于太原的阎锡山,企图偷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所在地西柏坡。

    周恩来说过:“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蒋介石对这个“农村指挥所”恨之入骨,就像当年一意拿下延安那样,做梦也想捣毁它。蒋介石在北平圆恩寺多次与傅作义商议,密谋偷袭方案。

    蒋介石认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西,华北解放军主力在太原、绥、察北以及冀东等地,而冀中一带兵力空虚,如果组织一支奇袭兵团,进击石家庄及其附近的中共首脑机关所在地西柏坡,将会一夜之间扭转不利战局。即便未达到预期目的,也可打乱共产党的战略部署。

    对于蒋介石的这一决策,傅作义口头上大加赞赏,心里却打着自己的算盘。这样做,既可解太原、绥远之危,又可借机拒绝派兵出关作战,还可树立自己的声望。但转念一想,共产党也不是好对付的,解放军一向神出鬼没,声东击西,搞不好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想到这里,他提出步骑兵联合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