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就是来看她的。”这时他的脸上忽然放出异样的欢乐的光彩,我们的谈话显然进入了他兴奋情绪的中心!乘务员正好端着啤酒汽水和两个杯子进来。他自己站起来开了啤酒,倒了两杯,又举起沙沙作响的杯子,对我说:“让我们祝贺我们伟大的祖国吧!我们的祖国真是太伟大了!”他几口把酒喝干,掏出手绢来,擦了擦嘴,又点上一支烟,说:“这得从我女儿说起,不,还是从我说起吧。
“解放前,我不敢回来,你恐怕也懂得,我们那边,土匪多,官比土匪更厉害。华侨就是摇钱树,不管你钱多钱少,看见我们回家就眼红,必然重重地敲诈一番才罢。等到故乡解放了,母亲又不断来信,说新中国这样好,那样好,又说大哥做了村干部,二哥也回来了,他们的孩子都入了学校,读了书……叫我一定要回来看一看,我还是将信将疑。后来我们那边有几拨儿人回来过,回去都说好的了不得,我才大着胆子回来了。一进国门,真是万象更新。到得故乡一看——”他拍一下大腿,“嗬,说起真像进入天堂一样,绿油油地一望没有边,茫茫白沙都不见了。你猜怎样,他们栽了几十道木麻黄的防风林,挡了风,聚了土。土地是一年比一年多,不是一年比一年少了。这一带防风林,往少里说,也有几十万棵,你说不是农业社,人民公社,光凭我们村里一二百人的力量办得到吗?我回到家第二天,就进城去见我们的父母官,更是出我意外,原来他也是农民出身!谈起地里活来,他比我还内行,怪不得他会把地方治理得那么好,他原是我们自己的人嘛!
“从故乡我又到北京去观光。这一路和在北京的所见所闻,高兴得使我落了无数次的泪!谢天谢地,我们祖国居然也有了今日!回到印尼去,和同乡朋友们足足兴奋地谈了几天几夜。那时我的大女儿雪莲才有十二岁,她正从华侨小学毕业,听我说得高兴,她就一心一意地想回祖国来升学。她母亲说她从来没有离开家,一下子走得这么远,有点舍不得,她的外祖父母,更是直摇头。但是我说,我小时候是闯出南洋来的,那时真是前途茫茫,如今她是回到光明的祖国去,有什么舍不得的呢?我们父女两个兴高采烈,只有她母亲和外祖父母是哭着送她上船的。
“雪莲和她的同学们到了北京不久,都分别进了学校,每一封信来,都是欢天喜地谈到学校里家庭般温暖的生活,谈到党和国家对她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她母亲才放了心,她的外祖父母还说雪莲这孩子好强,就是想家难过,她也是不肯说的。前几年听说国内闹旱灾,物资供应困难,她外祖母就偷偷地不断给雪莲寄钱,让她买滋补的东西吃,后来就简直寄些包裹,什么鱼肝油、可可、奶粉……几乎天天跑邮局。不料雪莲来信,和外祖母生了一场气,说是我这里什么都不缺,婆婆若是尽着寄东西,我以后就永远不给她写信了。雪莲是我们的头生女儿,她一有弟弟,外祖母就把她揽了过去,把雪莲娇惯得什么似的,既怕风吹,又怕日晒,恨不得拿玻璃罩把雪莲罩起来,供在床头上才好!她对雪莲又是千依百顺,因此雪莲一吓唬她,她也不敢再寄东西了,可心里总是嘀咕着。她说雪莲那么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如今肯吃大锅饭,自己洗衣服,她简直不能相信。她翻来覆去地看雪莲的来信,字迹分明是雪莲的,说的话可就像长大了十年。她偷偷地对我爱人说,莫不是别人念的叫雪莲写的吧?
我爱人笑说,雪莲那脾气你老人家不是不知道,‘牛不吃水强按头’,她才不会叫人摆布呢!
“今年是雪莲高中毕业的日子,我的岳母可有了借口了,其实也不止我岳母,就是我们夫妇俩,也想借这机会,给她带回点东西……”他笑指着两边卧铺上的那些手提箱说:“这里面都是我们给她带来的东西,凡是我们办得到的,都替她买了。谁知道……”
他摇了摇头,笑了,用几乎是虔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