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一年底,我在湛江度过了难忘的十天,回来后就有出国的任务,把我所要写的“湛江”滑过去了。这十几个月之中,几番提笔,总感到明日黄花,不大好写。湛江和祖国其他的地方一样,你去过一次,再来时已是万象更新,那时撒下的种子,现在已经遍地开花,那时开着的花心现在已经累累结果。追述过去,不如瞻望将来。但是,正因为是过去的经历,有些人物,有些山水,在迷镑的背景中,却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它们像闪闪发光的帆影,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地明灭!这回忆,往往把我重新放在一种特别浓郁的色、香、味之中,使我的心灵,再来一阵温馨,再起一番激发,就是这奇妙的感情,逼得我今天又提起笔来。
湛江不像北京和南京,也不像苏州和杭州,它没有遍地的名胜古迹,更没有壮丽精雅的宫殿园林。它在古代是蛮风瘴雨之乡,当宋朝丧失了北部边疆的时候,便把得罪朝廷的人们,贬谪到这地方来。着名诗人苏东坡,便是其中之一。解放前的五十年中,它是法帝国主义者所盘踞的“广州湾”,这里除了一条法国人居住的街道以外,只有低洼、腥臭、窄小的棚寮和草屋。除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者和反动派之外,就是饥饿贫困的人民。但是这些饥饿贫困的人民,五十年来,坚持着抗法斗争、抗日斗争和解放斗争,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冲洗净了这颗祖国南海的明珠,使它在快乐勇敢的人民手里,发出晶莹的宝光!
一九六一年底我们从严冬的北京,骤然来到浓绿扑人的湛江市,一种温暖新奇的感觉,立刻把我们裹住了。这宽阔平坦的大道,大道两旁浓密的树荫,树荫外整齐高大的楼屋,树荫下如锦的红花,如茵的芳草,还有那座好几里长的海滨公园,连续不断的矮矮的紫杜鹃花墙,后面矗立着高大的椰林,林外闪烁着蔚蓝的波光,微风吹送着一阵阵的海潮音,这座新兴的海滨城市,景物是何等地迷人呵!
在这里,道路是人民开的,楼屋是人民盖的,花草树木是人民栽的……几十万双勤劳的手在十二年之中,建起了一座崭新的现代的城市。当我看到这座城市的时节,我的喜乐,我的自豪,并不在看到京、宁、苏、杭的那些古代中国人民所创造的宫殿园林以下。反过来,我倒感到,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尽力地兴建了那些宫殿园林,却不能恣情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而在解放后的今天,人民的点滴血汗,都能用在自己身上,这奇迹般的美丽的城市,就是在这种无比热情和冲天干劲之下产生的。
在这里,最使人眼花缭乱的,是树木花草。树木里有凤凰树、相思树、合欢树、椰子树,还有木麻黄。这木麻黄树,真值得大书特书!这种树我从来没有见过,连名字也是我在翻译印度泰戈尔的小说的时候才接触到的。我只知道它是一种热带的树,从那篇小说里也看不出它的特征,翻译过后也就丢开手。没想到这次在祖国的南方,看到了它的英雄本色!
它的形象既像松柏又像杨柳。有松柏的刚健又有杨柳的婀娜,直直的树干,细细的叶子,远远地看去,总像笼住一团薄雾。
它不怕台风,最爱海水,离海越近它长得越快。解放后,翻身的湛江人民要在这一片荒沙上建立起美丽的家园,他们就利用这种树木的特长,在沙岸上里三层外三层地种起木麻黄树来。这些小树,一行行一排排地扎下根去,聚起沙来,在海波声中欣欣向荣地成长,步步为营地与海争地。到如今,这道绿色长城,蜿蜒几百里,把这座花园城市围抱了起来。当我们的车沿着这道长城飞驰而过的时候,心里总会联想到从前在国庆佳节,从观礼台前雄赳赳气昂昂地整齐走过的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在气魄和性格上,他们和木麻黄树完全是一样的。
说到花草,那真是绝美,可以说是有花皆红,无草不香。
这里的花,不论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