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对获年度最佳奖作品《冲突》所评述的一样,对于摄影家来说,只有借助于千裁难逢的“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偶然机会”才能创作出如此出色的佳作。仅仅在这一点上,业余摄影家的优越性超过了任何专业记者。正因如此,藤原先生也承认,业余摄影家可以拍出效果更逼真的照片。如前所述,只要照片逼真,能够充分反映现场的悲惨气氛,就可以使司机增强自觉性,使一般人提高对交通事故的警惕性。因此,我们觉得,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报社的摄影记者还是业余摄影家,都肩负着相同的任务。
最后,就设奖收集新闻摄影作品问题做个答复。既然要收集优秀作品,就需唤起应征者的兴趣。决定入选,为入选作品确定等级,斟情授予奖杯,奖状和奖金等措施,都是为了刺激应征者的兴趣,公开发表在报纸上也是予以鼓励的一种手段。就应征者的心理而言,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藤原先生指出的弱点,即使暂且可称之为“个人野心”,但是如果它能够成为促使人拍出优秀作品的动力,就无须多加指责。以上答复,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摄影部长)
六天之后,该报《反响》栏又登出一篇来稿:
前几天,本栏刊登了藤原先生对于获年度最佳奖作品《冲突》的批评和本报摄影部长的答词,两篇文章我均拜读了。
从报上见到《冲突》这张照片,我大吃一惊。此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发生悲惨事故的瞬间情景。其逼真的效果是无与伦比的。我相信,它会作为一幅充分发挥了新闻摄影作用的作品,作为一份记录留给后世。藤原先生的指责未免有些吹毛求疵,不太尽情理。既是新闻,就无业余与专业之分。尤其是受着偶然机遇限制的新闻摄影更是如此。
摄影部长已经谈到,报社摄影记者人数有限,而且各负其责,分散在四面八方。他们得到消息即使立刻奔赴现场,因距离较远或交通阻滞等原因,根本无法及时到达现场。他们拍摄的照片的真实效果,是无法与正巧在现场的业余摄影家的作品相比的。所谓新闻摄影只能向摄影记者负责的观点。是脱离现实而又过分狭隘的。
藤原先生还对设奖征集作品提出指责。然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样才能促使大家认真切磋研究,努力提高技术。给优秀作品以荣誉和报酬是无可非议的。而且,业余摄影家并不以获奖为首要目的。我完全支持摄影部长的观点。(小峰和雄)
最后,《反响》栏的编辑说明道,观点大同小异的稿件还有十几篇。
报社是公正的,至少从表面看是这样的。因为,四天后《反响》栏又刊登了读者的不同见解:
前几天,读了本栏刊登的藤原对获年度最佳奖作品《冲突》的批评及摄影部长的答复和小峰表示赞同的观点。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赞成藤原先生的意见。
不可否认,《冲突》是一幅佳作。能够如此真实地再现交通事故悲惨情景的作品委实不多。这是公认的现实。它获得年度最佳奖是当之无愧的,对此任何人也不会持有异议。
但是,我认为作品的优劣与设奖征集作品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不言而喻,除非恰巧身居事故发生的现场,才能拍出如此逼真的照片。因此,我们理解到,只靠报社摄影记者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必须得到广大业余摄影家的协助。但是,难道“效果逼真”是照片能在报上发表的唯一条件吗?报纸有成千上万的读者,而令人痛心的新闻充斥着每天的报纸。不仅我一个人,而且很多读者都希望,至少能让读者看到一些赏心悦目的照片。如果晚报登一些秀丽的风景照或和悦的人情照,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它们就能成为饭桌上的明快话题,使全家得到愉快的享受;如果将这样的照片登在日报上,它就能够使读者对人生充满希望地奔赴工作岗位。因为,照片是可以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