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的赞扬可以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价值,以及个人在领导心中的形象。
员工很认真地完成了一项任务或做出了一些成绩,虽然此时他表面毫不在意,心里却默默地期待着领导来一番称心如意的嘉奖。领导一旦没有关注或不给予公正的赞扬,他必定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对领导也产生看法:“反正领导也看不见,干好干坏一个样。”领导赞扬员工,还能够清除员工对领导的疑虑和隔阂,加深两者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团结。有些员工长期受领导的忽视,领导不批评也不表扬他,时间长了,员工心里肯定会嘀咕:领导怎么从不表扬我,是对我有偏见,还是妒忌我的成就?于是同领导相处不冷不热,保持远距离,没有什么友谊和感情可言,最终形成隔阂。
领导的赞扬不仅表现了对员工的肯定和赏识,还表明领导很关注员工的事情,对他的一言一行都很关心。有人受到赞扬后常常高兴地对朋友讲:“瞧我们的头儿既关心我又赏识我,我做的那事儿,连自己都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却被他大大夸奖了一番。跟着他干,气儿顺!”
3.领导与员工同甘共苦的时候
一个领导,几个员工,再加一间小屋,几个人同心协力,白手起家,终于独占鳌头,成就自己的事业大厦。这样的例子在商业史上数不胜数,许多企业巨头的创业均由此而来。
他们的成功靠的是领导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又怎么不会使他们成功呢?
其实,与人共患难并不是一件困难事,因为危难情况下,共渡难关,同舟共济往往是唯一选择。但困难的是危难之后,苦尽甜来,仍能与员工共享安乐。
历史上,晋文公即位之前深得介子推的帮助。即位之后,他论功行赏,功大的封邑,功小的晋爵,各得其所。介子推不愿受封,重耳仍把绵上封为介子推的祭田。众臣此后更加竭力相投,终于帮助他打败楚国。
以史为鉴,我们可受到不少启发:作为一名领导,身处逆境时,与员工共渡难关,时来运转时,千万不可独自居功,尽享成果,惟有如此,才能赢得威望,得到员工爱戴,共创公司大业。
一个公司或部门的发展壮大要依靠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同舟共济。而患难与共之中形成的上下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关系。身为领导,一定要做到与员工同甘共苦,要不忘危,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干劲,使事业蒸蒸日上。
4.被委以重任的时候
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希望有自己的地位。有许多低层的员工,他们从不考虑工作的整体,要想休息就不去上班。一旦职位高升,反而会认为“工作第一”。许多员工总是与上司呈敌对状态,一旦赋予他某种责任,他就会改变态度,热心督促员工工作。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地位节节攀升。你若经常置某人于某个位子上,他会渐渐地降低工作意念。因此,领导想让他成为实力更高的人,就使他得到较高的地位,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投身于工作。
因此,你在批评员工没有责任感,缺乏干劲之前,不妨先确定其地位,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启发干劲,这都是有效的方法。
5.有强大竞争对手的时候
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员工,如果他们没有面临竞争的压力,没有生存压力,就容易产生惰性,不思进取,这样的员工没有前途,这样的公司不会有前途。因此,领导必须从上任那天起,让所有的员工知道,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同时给他们施加竞争压力,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道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到邻居新购了一辆车,你虽然最近经济拮据,但为了面子问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