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由于人们在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因而对待批评的态度和认识错误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有的人一点即明,知错便改;有的人虚荣心强,不愿听逆耳忠言,领导者对这些人进行批评,就应该讲究点方式方法,不宜直接进行批评。而有的人思想基础好,性格开朗,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领导者对他们即使批评的言辞直露、激烈一些,他们也不会因此而耿耿于怀;还有的人执迷不悟,或对自己的过错矢口否认,搪塞掩饰,甚至转嫁他人,领导者对于这些人就最好进行有理有据的直接批评,促使他们尽早地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所谓渐进批评法,就是指领导者逐步地输出批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批评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领导者在进行批评时,对下属的错误和缺点不是“和盘托出”,而是有目的、有重点地逐步提出,由浅入深,耐心引导,一个层次接着一个层次、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逐步解决。这样做可以使下属对批评逐步适应,逐步接受,不至于因心理负荷过重导致心理失衡而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因此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从此一蹶不振。
愿意受表扬,不愿受批评,是人共有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一特点在那些反应敏捷,性格倔强、暴躁,逆反、否定心理强的人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对待批评的态度往往是遇批“色变”,一谈就“蹦”、一批就“跳”,致使正常的批评教育难以进行下去。但是,领导者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平等的地位,以商讨的口吻去进行批评,他们则比较容易接受。
由此可见,所谓商讨批评法,就是领导者以商讨问题的态度,把批评信息传递给下属的方法。具体来讲,就是领导者针对下属的心理特点,改变那种居高临下教训人的批评方法,以商讨问题的态度,平心静气地对下属的缺点和错误进行畅所欲言、以理服人式的批评教育。这样做有利于改变被批评者可能存在的对抗动机,提高批评意见的可接受性,使他们感到领导者的批评意见是充满诚意的,从而虚心地予以接受。
所谓直接批评法,就是领导者通过直截了当的严肃批评,来促使下属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方法。通常做法是:领导者对下属的问题和错误,不绕圈子,不旁敲侧击,而是直接进行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批评,使他们在批评的直接冲击下尽早、尽快地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与缺点。
在直接批评法的运用中,领导者应注意区分对象和场合,不可滥加使用,尤其是对那些虚荣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下属,更不能在公众场合下进行直接批评,否则不但不能奏效,还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批评作为一种具有压力性的社会评价,能够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荷。这种心理负荷的大与小,又和批评的直接程度、集中程度和批评措辞的激烈程度成正比,也即批评的方式越直接,批评的问题越多,批评的态度越严厉,给人造成的心理负荷就越重;反之,造成的心理负荷就越轻。然而,由于人在长期的客观环境中所形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尽相同,同样一种批评就会对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的心理负荷。例如,同样是实事求是、直截了当的批评,那些胸怀坦荡、性格开朗的人就能够比较愉快地接受,而那些虚荣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就很难接受,并会因此而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根据下属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批评方法。
参照批评法,就是领导者针对下属的错误和缺点,借助他人发生过的、并为下属所知晓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法衬托出批评的内容,促使下属在参照物的对比所产生的压力下自我反省,深刻认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缺点。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阅历浅、盲目性大、自我觉悟和自我意识差、理智感弱、易受感化的下属。
领导者在集体场合对人们进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