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容易助长人们不务实、图虚名的不良风气。因此,表扬务必恰当求实,领导者切忌随意拔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的个性也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表扬方法,对不同的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受到很大鼓舞,有些人可能会无动于衷。表扬所起作用的程度,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是否符合人的个性特征。这就决定了表扬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千篇一律。比如对先进者奖励一次旅游机会,这对于那些活泼好动的青年来说,会喜出望外,而对采购员来说,就起不了什么作用;对先进每人发500元奖金,这对家庭经济比较紧张的人会很高兴,而对生活富裕的下属便无所谓。这就告诉我们,表扬方法要灵活多样,最好选取对被表扬者价值量最大的方法进行表扬。同时,对不同的人,表扬方法还应注意到不同的思想性格特点。比如,领导者对年轻人的表扬,在语气上应稍带夸奖的意味,可以提出勉励性希望;领导者对德高望重的长者的表扬,在语气上应当带有尊重的意味;领导者对思维机敏的人,表扬可以抓住要点,三言两语,有时稍加暗示也能领会;领导者对疑虑心重的人表扬应当明显,把话说清楚,否则,他可能产生误解。
表扬要适度,是指领导者表扬的人数、次数要恰当,表扬的标准要适中。首先,领导者表扬的人数要得当。表扬的人数可以直接影响其效果。实践告诉我们,领导者一次表扬的人数必须掌握在一定数量范围内,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鼓励先进,调动积极性。人数过少,容易使受表扬者产生离群感、孤立感,使其他人产生与己无关心理;相反,如果人数过多,也会由此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感觉,形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这就失去了激励作用。其次,领导者表扬的标准要得当,不能过高或过低。领导者表扬的标准过高,容易使下属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从而失去争取表扬的动力;表扬的标准过低,容易使下属感到唾手可得,易如反掌,同样会失去调动积极性的作用。确定标准,要由具体情况而定。再次,领导者在特定的时间内,表扬他人的次数要得当。事实表明,领导者在特定时间内表扬同一个人的次数越频繁,表扬的作用也就越低。怎样才算次数得当?这要依这个下属的进步快慢而定。他进步快,表现较突出,对其表扬的频率可以高一些;反之,则应低一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有的人优点突出,缺点也明显。领导者在表扬下属时,应当多看下属的长处、优点,不要求全,不能等到一个下属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了,甚至达到“标兵”、“模范”的程度才给予表扬。这样做,会使大多数下属的成绩、优点和贡献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和尊重。特别是缺点较多,但愿意改正,并有所转变的下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因此,领导者表扬应当把着眼点放在下属的长处上,做到既“诚于嘉许”,又“宽于称道”。
思想工作的任务不是专去挑人的缺点和毛病,把人治住,而是激励、带动人们前进,在发挥人们的长处中克服短处,通过引导人们奋斗把人变成英雄,这是领导者做人工作的着眼点。有些领导者极少表扬下属,这与他的着眼点不对有关系。他看人的着眼点是挑剔别人的毛病,好像只有找出下属的毛病,才能显示领导者对工作负责任。领导者从这个角度看人,当然会使他感到下属不顺眼,自然就谈不上积极表扬。领导者应当转变看人的角度,多看下属的长处,这样才能表扬到位。
表扬下属,不仅要符合表扬的基本要求,而且需要领导者掌握具体的表扬方法。只有表扬方法运用得当,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者表扬的方法不当,就可能起到消极作用。表扬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