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表扬并不是靠随便说几句好听的话,就能奏效的。领导者必须遵守真诚、及时、具体、如实、多样、看长处以及适度等七个原则。

    表扬要具体,是指领导者要言之有物,用事实说话。这个事实,不仅指工作具有成绩,也包括被表扬者为克服种种困难而作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表扬只有言之有物,有血有肉,道出了被表扬者的心血和精力之所在,才能使人感到表扬者观察得细致入微,从而激发被表扬者的知音效应,产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动力。

    在现实中,有些领导者的表扬常常犯空泛而不着边际的毛病。比如,“某某人的工作很好,值得大家学习。”至于好在什么地方,下属无法得到具体的把握,只感到调子很高,却无实际内容,十分空洞。同时领导者的这种表扬只能给下属一种言不由衷,故作姿态,敷衍客套之感,因而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领导者如果使表扬具体化,其效果肯定要好得多。比如,表扬某一位下属很能干,不如说他某件具体事办得漂亮更实在些;对某个有才的下属,领导者空洞地说他经验丰富,德高望重,不如说在某件事中,他的建议主张对解决问题起了什么作用更合适。社会心理学家海伦曾用大量实验证明,表扬用语越具体,其有效性才越高。因为,表扬越具体,说明你对他越了解,你对他的长处和成绩越敬重。这样,对方才感到你的表扬是诚实的,不是在吹捧,从而才有积极的效果。

    表扬要真诚,是指领导者表扬的态度要诚恳热情,发自内心,不要冷漠无情,应付差事。人们都有喜真恶伪的天性。只有真诚的东西,才会被人所接受。表扬也不例外,领导者只有以真诚的态度去表扬,才能唤起下属的真挚感、亲切感、温暖感、信任感和友谊感,愉快地接受表扬。因此,表扬时,领导者对下属的成绩和优点,应从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满腔热情地表示赞扬,并热切地希望他能够把这些成绩优点发扬光大。只有表扬者在感情上很热,被表扬者才会受到感染,心里也才热得起来。如果表扬者只是讲些“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干得不错”之类的公式化语言,就很难达到激励的效果。人们希望得到表扬,但这些表扬应当能真正表明他们的价值。只有领导者对其工作成绩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表扬,下属才会认为是真诚的,才会愉快地接受。

    一个人工作表现好,取得好成绩,提出好建议等,领导者都应及时地给予肯定。因为一个人在干完一件事后,总希望尽快了解它的价值和社会反应。如果得到及时的肯定,会给他带来愉快的情绪,使他的行为得到保持和再现。许多有经验的管理专家都重视及时表扬,提倡“一分钟表扬”,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是良好的。如果领导者对好人好事漫不经心、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不作任何表示,那么他们的好行为就难以持续下去,甚至会感到自己的好行为没有得到认可,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想法,就会导致消极因素的产生。

    表扬要如实,是指领导者表扬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掌握好表扬用语的分寸。领导者不能任意夸大情节,评价失实,随意拔高。表扬不是搞文艺创作,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虚构、夸张,必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领导者对那些确实值得表扬的下属和事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鼓励他人前进的作用。如果领导者表扬时随意把事实夸大,把七分成绩说成十分,把下属的朴素想法拔高到理想化的境界,评价失实,只能产生消极作用。其一,会使被表扬者产生盲目自满的情绪,误以为自己真有夸大的那么好,从而坠入自我欣赏、不求进取的泥坑。其二会造成人们的逆反心理。人们崇敬的是真楷模,而不是人为拔高了的典型。对于名实不符的样板,人们会由不服气到反感和生厌。有些单位的先进典型不吃香就与此有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