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不直接去管,这才是清醒的领导者。清醒才能超脱,超脱能使人更加清醒。
不插手别的领导者和下属的工作,并不等于看到问题不闻不问,有建议可以提出来供他人参考。对于自己下属的下属,由于中间隔着一个领导层次,一般应约束自己不去直接干预,看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启发自己的直接下属去处理,像这样的好事,作为领导者何乐而不为呢?
有不少领导者经常感到最苦恼的事,就是“时间危机”,没有工夫来思考和处理那些重要的事情。许多领导者每日工作达十几个小时,但还是有许多事情处理不完。
不可否认,忙,是领导者的正常现象,也是工作积极、事业心强的一种表现,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感到忙。但是,忙,应该有限度,有秩序,有效率,用一句更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能“瞎忙”。
产生忙乱现象的原因大致如下: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要处理的问题难决难断,一拖再拖,考虑再三;对所担当的工作,没有比较妥当的通盘安排,没有正常的工作秩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赶上什么就抓什么,这样势必杂乱无章,顾此失彼;上下左右职责不清,分工不明,不该找你的事也来找你,长久下去,习以为常;主观上愿意多做工作,总觉得对什么事情都有责任,惟恐哪件事情没办好,会被人家说工作不努力,能力差;对副手和身边工作人员缺乏充分的信任,惟恐人家工作做不好,于是就事必躬亲,越俎代庖,把自己累得要死,而人家却闲了起来;没有给办公室建立必要的制度。文秘人员对于外来的文件、请示和报告,不把关、不过滤、不研究,也不提出处理意见,一切照送照转,办公室成了收发室,起不到参谋助手的作用,加重了领导者的负荷。
那么,领导者怎样才能克服忙乱现象呢?除了学会授权之外,以下有四条经验可供参考。
1.工作要有计划性
这是使整个工作有秩序前进的中心环节。一切领导者都要具备定量控制自己时间的能力,也就是说,对自己的时间要实行计划分配。事实证明,不做计划的人只能消极地应付工作,在心理上处于受摆布的地位;有计划的人则居于支配者的地位。时间计划有下列几种:长期计划。即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或3年,或5年,或10年,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要达到什么水平,自己所领导的单位要取得多大成就,都要有一个积极进取的、宏伟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通过几步来实现,每一步的大致起止时间,要有一个大致的安排。年度计划。
当最后一页日历被撕下,新的一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应当回顾上年的时间利用和事业进展情况,作出新的年度计划,以便更有效地使用一年的时间。月份计划。机关或部门的工作常常是以季或月为单位的,人的生理变化也会呈现出月周期现象,人的体力、智力、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时为高潮期,其次是过渡期和低潮期。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和自己的生理月周期,来安排自己一个月的活动,把难度较大的重要工作和学习任务安排在高潮期,其他时间则可以安排相对容易的内容。周计划。有许多工作是按周来安排的,把月计划分解到每周里面,便于分步骤实施。日计划。在前一个工作日接近终了时编好第二天的计划,有助于克服紧张忙乱的现象,避免丢三落四,顾此失彼。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美国一位管理效率专家来拜访一个钢铁公司老总,并对他说:我同你手下的每个经理交谈15分钟,就能使你们公司的效率提高,销售额增加。如果奏效,三个月后你给我一张支票;如不奏效,则分文不取。总经理同意让他试验,于是他就分别找下面的经理谈话,教给他们一个提高效率的办法。这个办法很简单:
在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