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合理的解释,以取得下属的理解。
当工作性质极为重要,或工作极易出现疏漏时,领导者不应采用充分授权法;或领导者管理幅度大,任务繁重,无足够的精力实施充分授权时,可采用制约授权的方法。制约授权是在领导授权之后,在下属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一种授权方式。它是领导者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成两个或若干部分并分别授权,使它们之间产生相互制约、相互钳制的作用,以有效地防止工作中出现疏漏。
领导者在给下属授权时,不仅要充分肯定下属行使权力的优点或长处,以充分激发其积极性,而且也要指出他的缺点或问题,希望下属在工作中克服和避免。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防止偏离组织的工作目标。但这却不是横加干涉,而是支持下属工作,帮助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下属发生工作失误时,领导者更应当善于引导,帮助纠正失误,决不能施加压力或恶意苛求。当然,领导者发现下属确实不能履行权力时,就要采取果断措施,或收回权力,或派人接管,以避免组织遭受更大的损失。
领导者要做到视能授权,在授权前就要对下属进行严格考核,全面了解下属成员的德才情况。但是当领导者对下属的能力、特点等不完全了解,或者对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权力无先例可参考,就应采取见机行事、逐步授权的方法。如先用“助理”、“代理”职务等非授权形式,试用一段时间,以便对下级继续深入考察。当下属适合授权的条件时,领导者才能授予他们必要的权力。领导者这种稳妥的授权方法,并非是要权责脱节,而是最终要使两者相吻合。
总之,领导者实行授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授权方法。但是领导者无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方法,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授权真正围绕组织的工作目标的实现来进行,以达到授权的目的。
领导者要恰如其分地授权,还要明确授权的过程以及授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它包括物色好授权对象,明确授权的内容,选择授权方式以及授权之后的交代四步。
权力授给谁,领导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授权对象的思想品德和工作能力,这在选才用人中已有详细论述,这里着重讲的是授权对象愿意不愿意接受领导者授予的权力。下属对领导者授予的权力,并非都会欣然接受。应当明白,下属也是人各有志,不可勉强。领导者勉强授权,很难取得成效。前几年的机构改革,有一批专家、学者被选进党政机关,分别授予领导党、政、财、文的权力。由于他们一方面并非都懂得行政领导,另一方面有些专家、学者不愿意放弃原来的专业,改行从政,结果有些人陆续辞去了行政领导职务,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领导者把权力授予愿意接受权力的人。领导者要警惕的一点是不要让那些削尖脑袋、投机钻营的人骗取权力,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领导者向下属授权,必须明确哪些权力可以下授,哪些权力不能下授。领导者的权力保留多少,要根据不同任务的性质、不同环境和形势以及不同的下属而定。就一般情况而论,领导者应保留事关区域、部门、单位的重大决策权;直接下属和关键部门的人事任免权;监督和协调下属工作的权力;直接下属的奖惩权等四个权利。这些权力属于领导者本人工作范围内的职权,不能下授。除此之外的许多权力,可视不同情况灵活掌握。大体说来,凡是分散领导者精力的事务性工作,上下都可支配的边界权力,以及因人因事而产生的机动权力等都可以下授。从当前机关、学校、企业、商店的实际情况看,将权力授过者甚少,抓住权力不愿下授者较多。因此,各级领导者应该研究授权艺术,把应授的权力授予下属。
一般说来,授权方式主要有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书面授权和口头授权,正式授权和非正式授权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