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解,会误认为你对他的来访不耐烦,你若无合理的解释,恐怕对方会拂袖告辞了!同样,在不该严肃的场合严肃,在不该轻松的地方轻松,也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这会让别人误解你。

    隐藏自己的私密,也需要拥有变脸的功夫。你的情绪如果老是写在脸上,喜怒毫无掩饰,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有心人只要用话一套,你就有可能把事情来龙去脉说出来,这是比较犯忌的。这种人说好听是率直如赤子,说难听一点是对情绪秘密缺乏把关力,将给别人“办事不牢靠”的印象。

    具有变脸功夫固然重要,但要学到这功夫并不容易。因为喜怒哀乐这些情绪都是难以掩饰的,有些人可以做到该哭就哭,欲怒则怒的地步,这种变脸的功夫可说已出神入化。

    如果你做不到,能做到以下的程度也就可以了:随时能从哭脸、怒脸转变成笑脸,以笑脸来面对外面的世界。因为,无论你有多哀伤、多愤怒,除非你的至亲好友,否则不会有人对你的喜怒哀乐有兴趣,并进一步表示关怀,更不可能倾听你的哀伤或是愤怒。你若不知此点,不但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也会留给对方极坏的印象,对方会下意识地看轻你。

    “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例子的确惊险生动,但这已经是不得已的战术,成熟的政治领导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铤而走险的。寻找占据主动的策略才是上上之策,那便是弹性策略。“弹性策略”不软不硬,在应付下属时常能使你占据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1.弹性语言

    领导在办具体事的时候,运用灵活的语言,可将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尽量地留有余地。如遇非明确答复不可的事,但又不好答复时,可以“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再作答复)为盾牌,好为自己争取迂回的时间。

    如遇下属问:“有些外债需要清偿,对方催得很紧,你看怎么办?”上级答说:“我们应尽快增加收入。每个人都应负起还债的责任,债要尽快给人家清偿。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这即是弹性语言。领导运用它时,同时又在思考良策,用以摆脱已临的危机,设若事情不济,领导仍然留有让部下一次解决问题的余地。

    高明的弹性语言,是高超政治艺术的一部分,不可以轻易学到手的。弹性语言奇就奇在可以回旋。

    领导者学习弹性语言,必须坚守适中纯正的规则,不可失之偏颇。领导者运用弹性语言,可免遭部下怨恨,也免遭政治失利的境地。因为,事之媒介必是言,言的来源又是心,心之所思,原始于个人。

    2.弹性人事

    高明的领导者懂得:弹性最能给自己以主动,对人对事弹性处理,回旋余地自然也很大。

    例如,对一个人既不要把他看作敌人,也不要把他看得太亲密。亲而不可太近,疏而不宜过远,取其弹性中段较宜。对一件事,从理论上讲,要办它就要想一定能办成,办的过程中可能遇到麻烦,但从不定死哪件事不可办,叫做不见老底不回头。这就是对人对事弹性为本的策略。这个策略起码留有余地,保存实力,达到时时主动的功效。

    3.弹性政策

    制定弹性政策的目的在于从原则上相对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为领导者开辟一个大的回旋余地。像武侠小说中的回旋镖,击中目标就击中了,击不中,镖还回到自己手上,绝不至于陷入被动。

    这方面,诸葛亮可算典型的用人高手。你看他,以一名“村夫”身份,参加无权、无势、无钱、无地盘而且缺兵少将的以刘备为首的政治集团,一下子从因为占得天时而势不可挡的曹操手里虎口拔牙,夺取了荆州、益州、汉中,在三分天下的角逐中占得一席之地,凭借的完全是刘备自己的那一点人马。这一过程既好比用很少的一点本金赚了大钱,又好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