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往往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现代汉语词典》)。人们为了实现某种预想的目的,根据自己对客观实在的认识,能动地、坚决地克服困难,去变革客观实在的活动叫做意志活动。在意志活动中,个人形成的意志特点,就是个人的意志品质。作为一名领导者,如果意志不坚强、没有主见,只会造成事业的失败,带来人心的涣散。

    自控是抑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动。自控的反面是失控,如感情冲动、表情异常、言行出格,以及平时人们所说的魂不守舍等。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伟大的意志不仅善于期待并获得某种东西,而且也善于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拒绝某种东西。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机器,没有抑制力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

    自控不等于凡事都无动于衷。该喜不喜,该悲不悲,该怒不怒,没有脾气个性,“一锥子扎不出血来”,那是麻木不仁。人正常的喜怒哀乐的反映都是理所当然的。领导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对于被领导者的情感、行为能够产生较强的导向作用,这也是一种感染力和驱动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喜怒哀乐要围绕和服从于组织目标,并且适度,即程度相当,不因此而丧失理性。

    良好的自控能力是领导者重要的意志品质,也是衡量领导者的涵养气度的尺度。领导者的自控能力包括很多方面。

    首先,危机时保持冷静。危机可以锻炼人,也可以毁灭人。工作中的危机和个人的危机,都是对领导者的考验。而且,越是在危机中,“政敌”也就越容易出现。领导者在此时更是慌乱不得。尽晓危难于心,袒露镇静于态,这是危机中需要的领导品格。在生活中常见有两种人,一种是遭遇一点不幸,就捶胸顿足,呼天喊地。另一种是对于面临的横逆,尽管也不免感到痛苦,但决不会因此而失态,更不会一蹶不振。他们知道,如果不能克制自己,势将招致更大的不幸。即使在面临不可逆转的命运时,也能泰然自若,保持豁达的心境。领导者在部属面前,理应如此。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从一定意义上说,危机正是给领导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危机中常常包含着转机。在困境和逆境中,领导者只有镇定自若、沉着应对,稳健地处理问题,才能稳住阵脚,掌握时机,保持主动,适时化劣势为优势。如果领导者在此时显露出惊慌失措或悲观失望情绪,就会像疾病一样迅速传染他人,使局面愈发不可收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在法西斯侵略者兵临城下时,仍照样举行节日庆典和阅兵典礼,不愧为雄才大略的军事统帅。历史上还有许多失败的英雄,他们的镇静和自尊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令后人钦佩、景仰。

    其次,不为内耗所干扰。领导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事情之一是内耗。当人际群体处于某种无序或不协调状态时,其系统内各种力量之间相互抑制和冲突,从而使有用力量被减损和抵消。换言之,内耗是一种无组织力量,它瓦解群体的内部结构并削弱群体的外部功能。群体内的争权夺利,争斗不休,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属“树欲静而风不止”。有的领导者不得不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考虑如何应付复杂的派系关系。有的被闲言碎语所缚,被他人捉掇和左右,被内耗“耗”得心灰意冷,难以施其才,达其志,失去了工作的进取心和锐气,失去了自我。内耗是值得专门研究的问题,其中可能有原则性争论不能回避。但既为内耗,大都是无关大局、摆不到桌面上的无原则纠纷,或兼有上述两方面因素。因处置不当,才演变为内耗,乃至把领导者自身也牵卷进去。因此,对这类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正常的组织途径来解决,另一方面要善于自控。领导者要学会正确对待围绕在身边的流言蜚语、成见,不负责任的、自由主义的小动作甚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