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爱因斯坦说:“一切人类的价值的基础是道德”。如果领导的道德品质低下,就会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道德风险。领导的道德修养已不只是个人问题,它对于企业凝聚力和员工生产积极性的产生,甚至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都关系重大。对这一点,许多着名的企业家都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和切身的实践体验。有人提出,企业经营之根本就是造就人,只有“优质人”才能制造“优质商品”,而要造就“优质人”,企业领导必须先“造就自己”。“只有先造就了自己,才能造就别人,造就部下,从而造就出优质商品”,此即所谓“欲善人,先善己”。

    那么,领导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改造,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呢?

    领导的管理,不仅是对物的管理,更是一种对人的管理。人是企业之本,要使企业具有活力,首先要让企业中的人活起来。在领导、激励企业员工的过程中,领导的道德资本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而所有领导的道德资本,都是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在面对千姿百态的诱惑和错综复杂的艰难困苦时,只有正直的人才能沉着冷静,才有超越的眼光,不受眼前的利诱、迷茫、困惑和障碍所左右,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看到前途的光明,指明前进的方向。

    领导必须是振奋人心的导师,得到员工的仰慕、追随和服从。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一般不会盲目地追随某人。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人几乎不可能永远地与任何人、任何机构拴在一起。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往往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自信,是不论什么人都能长久信得过的人。由于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和自信,他不必去丢弃正义去讨好逢迎某种邪恶势力,因而能够忍受短期的牺牲、损失甚至屈辱,敢于冒险去做自己认为正确和正义的事,使其行为前后一致,使人觉得他们值得信赖,可靠。正直的人格会使他们的家庭、公司以及合作者等都认为他做得对,从而追随他们并与他们合作,为企业的使命献身。

    即使在落后和失利时,也不菲薄悲戚,也能坦然地面对现实,既不为虚荣利诱所迷惑,也不为艰辛威胁所挟持。在辉煌时,能够撇去浮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面对危机,能够摆脱失落,持有平和的心态,看到未来的光明和希望,这可以说是成就企业家一切道德的基础。

    美国强生公司前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詹姆斯·贝克(JamesBurke)曾说:“首先,我相信与我们有重要合作关系的人对城实和正直有深刻而强烈的需求;其次,我相信,企业应该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这种需求;最后,我相信,总体而言,那些最能始终不懈地坚持道德行为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更能取得成功”。

    理想,是一种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国家、民族、个人不断向上的精神动力。邓小平曾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缺乏信念,放弃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失去对人类崇高道德的弘扬,个人很有可能会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诱惑,何况是集权利、财富于一身的领导。

    因此,确立远大的人生志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懈地追求崇高的精神价值,对于培养领导的人格来说非常必要。领导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培养一种大视野与向远看的精神,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样才能避免妄自尊大,才能从眼前的蝇头小利中解脱出来,也才能有容人之量。

    领导如果能够胸怀天下,把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把中华民族的复兴作为大道来追求的话,人生就具有了崇高的品质和高昂的人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