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派系。

    首先有富楼那迦叶的一宗。他的门徒是不信道德礼教的。他们坚持好与坏只是传统习惯引起的概念。

    末迦利瞿舍梨子的信徒,是宿命主义者。他们相信一生中所发生的,都是先天注定而不是个人的能可能改变的。一千或五百年后得到解脱,这也是一早便注定了的,与他自己的努力与修行无关。

    阿耆多枳钦婆罗所教的,是享乐主义。他相信人是由地、水、火、风、即四种原素所成,一旦死后,便一无所有。他因此认为应该在有生之日,尽量经历世间的享受。

    以迦罗鸠驮迦旃延为首的一宗,刚持相反的见解,属于无因论之感觉论者。他们相信一个人的肉体与灵魂,都是永不幻灭的。他们认为人是由七种原素形成-地、水、火、风、空、苦乐、灵魂为独立之要素。生与死只是外表形态因原素的散聚而产生的短暂现象。

    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都曾属于删阇耶毗罗胝子的宗派。删阇夜教的是在某一个情形下的真理,未必在另一个情形下也是真的。一个人对环境事物的审察,才是最佳的度量。

    尼乾陀若提子带导的一群,是异行的苦行者。他们不穿衣服,又对所有众生都严持不杀之戒。尼乾陀若提子所教的,是一种双重宿命论。他相信宇宙中有两种基本力量,生命与非生命。这一宗派在当时非常受人尊崇,因此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比丘们与耆那教的苦行者常有接触,因为他们都是同样的尊重生命。但他们也同时有很多分歧,因而引致一些比丘与耆那教的一些弟子时有冲突。目犍连尊者对这派的苦行尤为反对,直斥他们过份极端。因此,目犍连便成为这些头陀特别针对的目标。

    佛陀回到舍卫城后,住在东园。他在这里的访客川流不息。一天早上,鹿子母夫人前来造访。当佛陀看到她全身衣发湿透,便问她:“鹿子母,你曾那里去?为何衣发尽湿?”

    鹿子母夫人哭着诉说:“世尊,我的孙儿刚死去。我想前来见你,但却忘了带备而伞。”

    “鹿子母,你的孙儿多大?他因何而死?”

    “世尊,他只得三岁,是死于伤寒病的。”

    “可怜的小孩。鹿子母,你有多少孩子及孙儿?”

    “世尊,我有十六个孩子。九个已结了婚。我有八个孙儿。现在只剩下七个了。”

    “鹿子母,你是否很喜欢有这么多的孙儿?”

    “当然了,世尊。越多越好。如果他们的人数如舍卫城的人那么多,我便不知会多么快乐了。”

    “鹿子母,你知道舍卫城每天里有多少人死去吗?”

    “世尊,有时会有九至十个的,但每天最少都会有一个。。在舍卫城,没有一天是没人死去的。”

    “鹿子母,如果你的孙儿数目如舍卫城的人那么多,你的头发和衣服岂不是天天都湿透?”

    鹿子母合起掌来。“我明白了!我真的不应该想要有家舍卫城人口那么多的孙儿。一个人越是多牵挂,便越是多痛苦。你时常都这样教导我,但不知怎的,我总是忘记。”

    佛陀轻轻微笑。

    鹿子母告诉他:“世尊,你总是在而季之前才回到这里。一年中其他时间,你的弟子都非常想念你。没有你在,我们来到精舍也觉得很没意思。我们都不知道做什么才好,通常只会在你的房子附近走走,便回家去了。”

    佛陀说:“鹿子母,勤修正法比前来精舍造访更为重要。况且,你来到精舍,也必定有其他的尊者说法。你可以向它们请示修行的法要。法教和导师绝无别异。请不要因为我不在这里便废你的修行啊。”

    站在旁边的阿难陀尊者,作出一个主意。“在这里种植一棵菩提树,应该会有帮助。这样,信徒前来的时候,便可以把这棵菩提树代替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