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7/10)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意志精神,更新全世界”),英法两国也仍不失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老大,自然不容德国在旁边变得强大。战争爆发,交战双方都迫不及待地宣称,自己是为了这个或那个崇高的目标而战。放在纸面上,谁都可以就这些不重要的项目让步,可是归根结底,此战真正的重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的胜利,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谓的“无条件投降”。

    就是这样一个损人不利己的可笑念头,搞得交战双方两败俱伤。战败国因此走上革命之路,战胜国也精疲力竭彻底破产。后来到了1940年,德国部队虽然居于劣势,却轻而易举拿下法国,法国人赶忙向希特勒俯首称臣,原因就出于法国已经在1914-1918年间流够了血了。1918年之后,英国也完全失去往日的气势。这一场超出它自己资源国力的战争,已经把英国经济彻底摧毁。更糟糕的是,经由赔款方式与强制和平获得的完全胜利,把重新恢复一个稳定、自由、小资产阶级式的欧洲的最微小的机会都粉碎了,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很快便指出了这一点。如果德国的经济力量不能汇入欧洲的整体经济体系,也就是说,如果德国在欧洲经济体系中所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能为其他各国认识和接纳,欧洲将永无宁日。不过对当年那些一心力战德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人而言,这一点根本不在考虑之中。

    几个胜利的大国(美英法意)制定的和平条款,也就是通常众人所称的《凡尔赛和约》《巴黎和约》,TreatyofVersailles),不过这个名称并不尽然正确。这份和约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五个因素。首先,欧洲许多政权纷纷垮台,再加上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政权兴起,对各地革命活动具有极大的号召力(详见第二章),这是第一项考虑。其次,便是好好管束举协约国之力也几乎无法招架的德国。这一点,始终是法国最大的心事,原因自然不言而喻。其三,便是重新划分欧洲的版图,一方面为了削弱德国的力量,再一方面则由于沙皇俄国、哈布斯堡王朝、奥斯曼帝国(Ottoman)三帝国解体之后,欧洲与中东留下一大片空白急待填补。想要继承这些土地的多是当地的民族主义者,至少在欧洲地区是如此。对此,战胜国持鼓励态度,只要这些人都反共就可以了。事实上,重新分配欧洲版图,主要依据的原则是“民族自决”,依语言族系建立不同的民族国家。当时被各国视为救星国代言人的美国总统威尔逊(Wilson),就极为热情地支持这项信念。可是,将这块语言民族纷杂的是非之地,整整齐齐地分为一个个民族国家,对隔岸观火的外人来说,自然不觉有何不妥。然而民族自决说来简单,如此划分的后果却惨不忍睹,带来的灾难一直到

    90年代的欧洲还没有结束。90年代将欧洲大陆裂为寸断的诸国冲突,事实上正是当年《凡尔赛和约》作下的孽啊!至于中东地区,多按原有英法两国帝国主义的势力划分——唯一的例外是巴勒斯坦地区:原来英国在战时一心为了赢取国际犹太人的支持,曾轻率含糊地许诺犹太人建立一个“家园”。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又一项令人难忘,留给后代头痛的难题。

    第四项考虑则是战胜国内部的政治因素,以及战胜国之间的摩擦——实际上主要就是英法美三国。内部政治作用影响的最大后果,竟是美国国会拒绝批准本国总统一手促成的和约。美国最后还是退出了和约的签定,造成无比深远的影响。

    战胜国最后一点顾虑,就是绞尽脑汁避免类似大战的重演,这一场大战让世界尝尽了苦果。可是各国的努力却失败得很惨。短短20年后,世界又重新点燃了战火。

    防犯布尔什维克主义,重划欧洲版图,这两项任务基本上相互重叠。因为对付革命俄国的最佳手段,就是排上一圈反共国家组成的“隔离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