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现在釆取行动究竟是好还是坏。”
来事情正如齐伦所言,那一年十二月,《公务员法》被修正,同时制定了公共企业体等劳动关系法。此外,除国铁和烟草公卖局具有团体交涉权外,在其他部门任职品公务员不享有这项基本权利。自治体相关人士则被二〇一号政令[主要内容为禁止公务员罢工和参加政治活动]绑住,动弹不得。
就这样,朝鲜战争爆发的同时,清共行动的阴影也在逐渐逼近。
官方对因清共行动而被解雇者宣称,“这是GHQ下达的绝对命令”,并表示“这项命令凌驾于国内一切法令之上”。因此,无论什么协约,一旦碰上这项命令,就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最先盯上的是广播界——不过当时还没有民营电台,主要是针对NHK。接下来就以NHK为例,略作讨论。
NHK早在昭和二十一年十月就发生过罢工运动。那次是为了确立国体交涉权和要求加薪,主要发动者是报纸、通信和广播界工会。不过报界人士后来全部脱离,结果只有NHK展开了罢工。当时的民主势力还很强,所以劳方猜想,占领军应该不会介入。而资方起先确实采取守势,中途却开始转变态度,那是因为资方发现有占领军和政府撑腰。
广播部门是由CIE(民间情报教育局)的广播课监督的。该单位的人来到抗争团体中,劝工人们停止罢工行动,甚至无预警地突然跑到工人的工作地点,威胁对方如果不停止就会有麻烦。此举让资方顿时气焰高涨,这注定了工会的全面失败。
NHK起先也是不满战时的做法,频频推出民主化节目,并在这段期间教唱劳动节的歌曲。CIE的广播课不时指示他们在节目中讨论天皇制的问题,这会给人一种错觉,认为美国人的做法比较民主。后来,节目中出现了“真相箱”单元,并在播报新闻方面和民主化运动中加强这种倾向。渐渐地,广播课还通过部课长,要求国会减少激进派在讨论会上的发言,这种偏右的新倾向不断引发工会和资方之间的摩擦。昭和二十四年的春天,工会在位于砧区的广播技术研究所召开的大会上分为两派;职场上,“真相箱”和“周日娱乐版”逐渐成为其他员工的眼中钉。接着陆续有人离开,许多人脱离第一工会跑去第二工会,原本有八千人的工会,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人。而最终剩下的这些人全部被开除了。
其中编辑部员工早在清共运动开始的那一年以前,就已被全部调到位于目黑区的广播文体研究所。他们在那里终日无事可做,相当于被流放荒岛。
广播节目基本上是由新闻和音乐这两大部分构成的,经过各种变化后还能以广播剧或其他形式呈现。朝鲜战争期间,新闻播报占了很大的比例。而说到演艺类节目,战前倒是有落语[落语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这个词最早是指说笑话的人,后来逐渐发展成说故事的人。表演形式是,落语家坐在舞台上,描绘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滑稽故事,服饰和配乐等皆很有讲究。与中国的传统相声有相似之处,不过落语演出通常只有一人]表演或浪曲[日本曲艺,一种说唱艺术,一个人在三弦琴的伴奏下说唱戏曲故事,类似中国传统的评弹]演唱,不过这类节目都是“借用现场”,电台其实只负责提供场地,并不提供什么创意和设计。文艺部也一样,虽然有久保田万太郎[久保田万太郎(KubotaMantrao,1889-1963),日本剧作家、导演、小说家、俳句诗人,代表作有《女人的一生》、《歌行灯》、《春琴抄》等]担任文艺部长,但其实文艺并不存在。为此,增田官房长官还曾为播报新闻太民主化向NHK抗议过。
不过,NHK的清共行动和报社不同,很明显,这里并非由经营者下令,而是有联合国最高司令官的指令。
这是因为GHQ负责管理电波,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