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德烈公爵长相英俊,面部轮廓清晰,一双慵懒的眼睛,一副厌倦的神情。实际上,他就是浪漫小说中“长相漂亮的恶魔”。这个英勇的人物很为自己的门第和地位感到自豪,他品格高尚,可是目中无人、独断专行、气量狭窄、不讲道理。他对身份相同的人冷淡而傲慢,而对下属则是屈尊俯就、亲切和善。他才智过人,一心想要出人头地。托尔斯泰是这样妙笔形容他的:“当安德烈公爵有机会指导年轻人并且帮助他们在上流社会取得成就的时候,他就显得特别高兴了。因为骄傲自负,他从来不会接受别人的帮助,但却在帮助别人的借口下,去接近那些获得成就并且吸引他的人。”

    彼埃尔是个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人物。他是个身材高大、长相丑陋的人,近视得很厉害,必须戴着眼镜才行,而且长得很胖。他能吃能喝,玩弄女人颇有一手。他笨手笨脚、没有心眼,可是性情和善、真挚诚恳、体贴别人、没有私心,所以只要认识他,必定就会喜欢上他。他很有钱,任由一群逢迎之徒将手伸进自己的腰包,也不管他们有多么不值得交往。他是个好赌之徒,而且在自己所属的莫斯科贵族俱乐部里,被那些贵族会员无情地欺骗。他稀里糊涂地早早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而对方嫁给他只是看中了他的钱财,她鲜廉寡耻,跟别人私通。在同妻子的情人进行了一场奇怪的决斗之后,彼埃尔离开了她,去往彼得堡,路上碰巧遇见一个神秘的老人,此人原来是共济会成员。两人攀谈起来,彼埃尔坦言自己不信上帝。“假使上帝不存在的话,我们根本就无法谈论他,”老人答道,并且接着向彼埃尔讲起了所谓从本体论上证明上帝存在的基本形式。这本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安塞姆提出来的,内容如下:我们把上帝解释为可以想象的最伟大的实体,而可以想象的最伟大的实体一定是存在的,否则的话,就会有另外一个同样伟大的实体存在。据此可以推出:上帝一定存在。这一论证遭到了托马斯·阿奎那的摒弃和康德的推翻,但却说服了彼埃尔,抵达彼得堡不久,他就被接纳进共济会。当然在小说里,事件(无论是具体的还是精神上的)必须要进行压缩,否则小说就永无完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必须一两页就得讲完,除了作者认为至关重要的部分,其他一切内容都要统统删掉;情感的改变亦是如此。在这一点上,我感觉托尔斯泰有点过头了;如此突兀的转变让彼埃尔显得异常单薄。可作为其结果,他想要结束放荡的生活,决定返回庄园、释放农奴、全身心地致力于他们的福祉。如同被赌友欺骗一样,他又被管家给蒙骗了,原先的善意全都受挫。由于缺乏毅力,他的慈善计划大多以失败告终,他又过起了原先的懒散生活。由于发现同仁们仅仅注重外在形式,依附共济会“只是为了结交富人,并从这种结交当中获取利益”,他对共济会的热情日渐减少。身心疲倦的他重新又开始赌钱酗酒、乱搞女人。

    彼埃尔很清楚自己的缺点,对其痛恨至极,但却缺乏顽强的毅力来改正它们。他是个谦虚、善良、和蔼的家伙,可奇怪的是,此人没什么判断力。他在波罗金诺战役中的表现可说是蠢到了家。身为一介平民,他却驾着马车冲向战场,挡着所有人的道,实在惹人讨厌,而到最后为了逃命,他又仓皇跑掉。在莫斯科大疏散的时候,他却留了下来,被作为纵火犯逮了起来,并被判处死刑。后来,罪刑赦免,他被关押起来。当法国军队开始悲惨地撤退时,他和其他犯人被押解同行,最后被一群游击队员解救。

    想要搞清楚这个人是很难的。他善良谦逊,性格和蔼,可也软弱不堪。我敢肯定这个人物非常真实。我觉得应当把他视为《战争与和平》的男主人公,因为他在最后娶到了可爱迷人、称心如意的娜塔莎。我猜想托尔斯泰很喜欢他:他是带着亲切而同情的笔触来写他的;但我不明白,有没有必要把他刻画得如此蠢笨。

    在《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