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去确保麦尔维尔获释。麦尔维尔(还是根据他自己的说法)说服土著允许他到海边,在冲突中用钩头篙杀死一人,成功逃走。

    他如今所在的“朱丽叶号”上的生活,比“阿库什尼号”还要艰苦,在航行数个星期依然没有找到鲸鱼之后,船长把船开到了塔希提岛旁边。船员们暴动,很快就在帕皮提审讯后移交给当地监狱。“朱丽叶号”又雇了一批新的船员起航出海,囚犯们很快也都放了。麦尔维尔伙同另一个老船员(是个落魄医生,麦尔维尔管他叫“长鬼医生”)驶往邻近的茉莉亚岛,在那里受雇于两个农场主锄土豆。当初给马萨诸塞州的叔叔干活儿的时候,麦尔维尔就讨厌耕地,如今更别提是在波利尼西亚的热带骄阳下了。他跟长鬼医生离开了那里,靠当地土著的接济过活,最后又甩掉医生,说服一艘捕鲸船(他称其为“利维坦号”)的船长雇用自己。他搭乘此船去了檀香山。他在那儿都干了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估计找了一份职员的差事。而后又在一艘美国护卫舰“美国号”上当了一名普通水手,一年之后,该船到达其家乡,他随即辞掉职务。

    我们现在来到了1844年。此时麦尔维尔二十五岁。如今没有他年轻时的画像,但是从他中年时的画像来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他二十几岁的时候是个身材高大结实的人,强壮有力,眼睛非常小,但鼻子周正,气色很好,一头漂亮的波浪发。

    他回到家里的时候,母亲和妹妹们已在奥尔巴尼的郊区兰辛堡定居。他的哥哥甘斯沃特也放弃了皮货店,成了一名律师兼政客;同样当律师的二哥艾伦定居纽约;最小的弟弟汤姆马上就要像赫尔曼一样出海,此时还只有十几岁。赫尔曼发现自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好似“生活在野人当中的文明人”,他给急切的听众讲述自己的冒险故事;他们敦促他写一本书,他随即动笔。

    他以前也试过写作,虽说都没怎么成功;可他需要挣钱,而写作对他而言(如同之前或之后众多受到了误导的作家一样),似乎是一个轻松之法。《泰比》(这是一本描述他暂居努库希瓦岛的书)完稿后,已到伦敦担任美国部长秘书的甘斯沃特·麦尔维尔将书稿交给了墨雷,对方接受了,后来由威利和普特南在美国出版。书的反响很好,受此鼓舞,麦尔维尔继续书写自己在南太平洋的历险,书名叫《奥穆》。

    该书于1847年面世,同年,他娶了大法官肖的女儿伊丽莎白为妻,对方家庭与麦尔维尔家相识已久。年轻的夫妇搬到了纽约,住在第四大道103号艾伦·麦尔维尔的房子里,在一起的还有赫尔曼和艾伦的妹妹:奥古斯塔、范妮、海伦。这三位女士为何离开自己的母亲和兰辛堡,我们不得而知。麦尔维尔专心于写作。1849年,也就是他婚后两年、第一个孩子(是个名叫马尔科姆的男孩儿)出生后一年,他再度跨过大西洋,这次是以乘客的身份,去面见出版商安排《白外套》的出版事宜,他在这本书里描述了自己在“美国号”护卫舰上的经历。他从伦敦去往巴黎、布鲁塞尔,直至莱茵河畔。他的妻子在其沉闷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849年夏,我们仍在纽约。他写了《雷德伯恩》和《白外套》,同年秋去往英国将这两本书出版。从中并未得到多少满足感,只是因为思乡,匆匆赶回家,放弃了尊贵人士的诱人邀请——其中一个来自罗特兰德公爵,邀我们在贝尔沃城堡住一个星期——看他的航海日记。我们去了匹兹菲尔德,并于1850年夏天上船。在秋天搬到了箭头——1850年10月。”

    箭头是麦尔维尔给匹兹菲尔德的一处农场所起的名字,这所农场是他用首席法官预先垫付的钱买下的,他带着妻子、儿女和妹妹们在此住了下来。麦尔维尔太太在她的日志中实事求是地写道:“在不利的环境下写《白鲸》或者《莫比·迪克》——他会一整天都坐在桌前,直到四五点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