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8/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最终帮助他解决这个麻烦的关键人物,正是威廉·詹姆斯三世。

    事情的起因,还是那件让他一举成名的青铜鼎,事隔七八年,那个河南的文物贩子再次找到了博物馆。

    “您看看,您看看,俺又淘了一回井,把这东西给挖了出来。”河南人一层层地打开纸包,露出里边的一块青铜器残片。

    香川一眼便认出来,这就是上次从他那里收购的青铜鼎上少的那只耳朵,耳朵下连着的残片上,铸有一行小字,正是鉴定所有者身份最重要的证据。

    经过仔细鉴定和与原器比较,果然不错。他便对那人道:“你小子够狠的,居然过了这么多年才把它拿出来。”

    “是新挖的,新挖的。”河南人显然是在睁眼说瞎话。

    “你是要上缴国家么?”说话的馆长是个学究。

    “不敢,您老人家,俺就想换俩钱儿花花。家里房子倒了,儿子也要娶媳妇,老娘刚死还没下葬,老婆又病得要死要活,地里边旱得冒白烟,牛又把腿给崴啦,只能卖给汤锅。家里现在是要啥没啥,这才来求你老人家。”那人一嘴的“河南坠子”腔调,流畅而花巧。

    “你想要多少钱?”馆长问得在理。

    河南人伸出一巴掌。

    馆长点点头,道:“也真难为你了,大老远的送过来。”便拿起电话,通知出纳员给送过来6000元现金。“你也不容易,来回路费和食宿都由我们出啦。”

    香川认为,馆长的做法虽然极富知识分子的人情味,但与眼前这个文物贩子却是文不对题。这家伙显然是来敲诈他们的,上次博物馆只给了他15万元,他却二话没说便收下了,如今他能等上七八年,一直等到中国文物行情大涨的时候才出现,更说明这是个狠主儿,对付起来麻烦肯定少不了。

    这家伙的另一个精明之处在于,那件破碎的宝鼎在当时虽然能值四五十万,但私下里买卖却违法,走私出去冒的风险就更大了,早晚会追根逆源找到他头上,自然免不了坐牢。现在,这家伙偷偷留下一块关键的残片,其余的部分上缴国家,这让他既能买好,又可当即收进一大笔钱,同时还保留着今天敲诈的机会。所有这一切,都显见得他的心思缜密,不容轻视。

    文物贩子终于表明态度,说是要价不高,只需人民币500万元。

    如果从敲诈的角度来看,这个价钱确实不太离谱。那件青铜鼎是只形制很大的礼器,即使不是周天子之鼎,也必是大国诸侯的镇国之宝,更让它显得珍贵的是,那84个字的铭文都在同一块残片上,上边的金文未曾有一点损伤,所以,这虽是件残破修复的青铜器,其价值也会远在同样大小的整器之上。如果能够配上这最后一块残片,不用说如今发疯一般的拍卖价,即使是博物馆间转让交换,定价也得在1000万元以上。

    香川拦住沉不住气的馆长,问河南人:“你这会儿住在什么地方,我们怎么联系?”

    “俺有你们的电话号码,明天给你们打电话。”

    “晚上我想请你吃顿饭。”

    “谢谢您,俺还是自个吃舒坦,您老几位最好快些商量,早拿主意。”

    “拿出这么大一笔钱,不是三两天能办到的事。”

    “俺家里还有病人,可等不了几天。”

    “那怎么办呢?”

    “你们要是不买,俺把它卖到文物市场上去,也能弄来这个价钱。到了那会儿,那些人怕是不会找你们少要喽。”这是露骨的威胁,但也是合理的生意经。

    送走了河南人,香川立刻给威廉打电话,让他迅速摸清情况,他担心文物市场上已经有人见到了这块残片。

    威廉在电话中道:“不就是你们博物馆里少的那只耳朵吗?”

    “怎么回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