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可能来到,而突围也没有可以逃往的基地,楚国领土好像已经全被占领……在这个状况之下,士气日益低落是可以料到的。
韩信就是为此才让士兵合唱楚歌。这样的心理作战是他的拿手好戏。
——背水之阵。
这个有名战法也是韩信的一次心理作战。
韩信未自立之前,曾以汉之大将身份攻打赵,此乃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之事。他使一万士兵背对河流布阵。赵军首脑睹状,大笑其愚。
背水阵为绝地。向阪阵为废军。
这是当时有志于兵法之人必读的《尉缭子·天官篇》中的一段。
《尉缭子》据说由三十一篇构成,有人则持二十四篇之说,然两者皆以《天官篇》为始。也就是说,凡是翻阅此书的人一定会读到这一段。布阵时背水以及面向坡道乃是至愚之举,这是稍涉军事者的必备知识。
而韩信却偏偏做如此不合常理的布阵。之所以如此,理由在于这不是自己训练出来的军队,因此故意采取无法退却的布阵,逼使他们拼死奋战到底。结果,这批士兵果然勇猛奋战,大破赵军。战斗结束后,韩信对幕僚解释:
因为那些都是没有受过训练、临时组编的民间部队,所以只有置之死地,才能逼迫他们,抵死奋战。要是置于生地,他们一定全都逃光吧?
包围垓下时的“四面楚歌”,同样是唯有韩信才会想到的心理作战。
中国民谣中,属于北方的一般以叙事、内容简洁者居多,南方则以抒情、缠绵悱恻者为主。南方楚国之民谣素来极为哀怨,而在这个时候,这些哀怨曲调的效果尤大。屈原所做的楚辞也被改编为民谣。
这韵律极其哀切,拖长的语尾由于是以颤抖之声唱出,所以格外扣人心弦:
这是改写屈原《离骚》的楚地民谣。合唱时的音韵更是凄切至极。
听完四面楚歌后,项羽无限喟叹:“唉,我的楚地好像已全被汉占领了……由刚才的合唱看来,汉军之中似有不少楚兵……”
倔强如项羽者,听了故乡之歌后,心情一下子崩溃了。包围的敌军越来越多。赶着投靠汉军的地方杂牌军队竞相聚集到垓下。其中一些甚至是临时招募的民间农夫,装出军人模样,企图于日后被列入功臣名录。
与之相较,被包围的楚军逃兵现象如传染病般蔓延,兵力日减。过去吝于论功行赏的项羽,绝少有因对其感恩而愿意生死与共的家臣。
“剩下的士兵恐怕一千都不到吧?”
甚至到这个时候,项羽都不想依赖部下。他认为千骑壮士的力量还不如自己一人。
“我们来举办一次最后的酒宴吧!”三更半夜起来的项羽,叫醒幕僚,准备酒宴。
听了楚歌合唱以来,项羽已患上失眠症,不仅他一人如此,全军都变得神经过敏。这是韩信作战上的胜利。
“把骓牵过来!”项羽如此命令。“骓”是他的爱马之名。这是一匹菊花青的马,能日行千里。项羽命人牵出这匹马,表示他要出阵,这一点,家臣都很明白。
“是的,我们也会准备出阵。”
家臣退下去。
项羽在帐幕里拿起酒杯,虞姬为他斟酒。虞姬知道这是和他生死离别的时刻。
“自从出兵以来,你一直都在我的身边……”一口喝干酒后,项羽道。
“是的,都八年了。”虞姬回答后又斟酒。
八年是前后笼统的算法。项羽之叔项梁举兵是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依秦历算是一年的最后一月。举兵以来的真正岁月,实际上只有六年四个月左右。
“时间过得真快……”项羽有些感伤地说。
“报告大王,骓牵来了。”家臣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