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褴褛、形同盗贼的刘邦,来到紧闭着的城门前。
“喂!你们叫我回来,却让我吃闭门羹。这是什么意思?”说这句话时,他还吐了一口痰。
翻越城墙的萧何和曹参这时来到刘邦面前。
“实在对不起,没想到事情演变到这个地步。这都是心猿意马的县令惹出的,搞得我们也自身难保,还望仁兄见谅。”
萧何和曹参轮流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刘邦听。
“好,知道啦,我并没有责怪你们。可恶的是县令,这家伙……”刘邦环抱双臂,有所思量。
不会把事情老放在心里,也是这个人的长处之一。这是刘邦首次举兵,而一开始他就遭遇巨大考验,后来更尝到败战滋味以及其他诸多苦境。老把事情放在心里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天下的。彻底的“乐观主义”,可以说是刘邦统一天下的最大原动力。
刘邦放下双臂说:“萧何兄,你会写字吧?”
“那当然。不会写字怎能担任县书记呢?”
“好,那你就替我写一封信吧!”
“要写给什么人呢?”
“写给沛县父老。就是所谓的檄文嘛!”
“写倒没有问题,可是,这封信如何发出去呢?”
“这封信不是写在木简上,而要写在绢布上。写好后缚在箭上,射进城内,不就得了吗?而且信不是只写一份,要多写几份,这样比较有把握。”刘邦说。
“这个主意很好。”
萧何对刘邦的脑筋相当佩服。檄文很快就完成。
天下受秦害已久。沛县父老倘若与县令共同死守县城,在诸侯联合军攻打之下,定将遭到屠城命运。沛县县民唯一之求生途径乃诛杀县令,并且由子弟中推举相当之人以呼应诸侯,如此始得确保身家性命。不然,只有悉数被屠杀之一途!
这些帛书以弓射进城内。效果远较预期的好。
沛县百姓原就对县令三心二意的作风甚为不满。在这样的时代,人民冀求的是指导力强、值得依赖的领导人物。
就人民的立场而言,本身内心动摇不定的领导者,不但不能仰赖,更会造成恐惧感。
面临生死关头,而赖以求生的领导者却不能依靠——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人民还能不恐惧吗?
“把那家伙干掉算了!”
战国时代的杀伐风气,这时犹未消除。人民对重税、兵役、劳役等压力的怨嗟,当然会以直接的统治者——县令,为泄恨对象。
沛县住民蜂拥包围县衙门,杀害了县令。
厚厚的城门被推开了。沛县父老迎接刘邦进入城内,并且要把县令印绶交给他。对此,刘邦却固辞不受。
“你们看看我的样子,这副德性像个县令吗?”
刘邦翻起破烂的衣袖让大家看。这衣袖不仅破旧不堪,更是沾满污垢。
“这个样子确实不像个县令……”
人们有此感觉,但一时之间却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来担任这个职务。刘邦最后还是被推举为县令,称为“沛公”。以“公”称呼县令乃楚国的习惯,这个名称也因此而来。
连县令都不配担任的这个人,后来竟成为天下之主——这一点,谁会料想得到呢?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