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后来始皇帝规定“玺”字只归皇帝使用,官吏之印监遂以“印”为名,以资区别。这个情形与原本是一般人自称所使用的“朕”字后来归皇帝专用一样。印是官吏身份的证明。绶是穿过印环的带子,长度为一尺二寸,一般以系在腰际的时候居多。
项梁佩带郡守印绶,等于是宣告“会稽郡守在此”。
由于项羽勇猛过人,众人慑于其威势,无人敢吭一声。
项梁于是将举兵之事告知民众。由所属郡的各县召集的精兵达八千之多。
始皇帝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是最大的行政单位,长官为“守”。郡之下为县,其长官称为“令”。项梁和项羽是以郡为单位起而造反,而以县为单位较小的造反情形也四处可见。
在江苏省北部、徐州市的西北,现在也叫沛县的地方。在秦代,沛县是属于泗水郡的。
沛县县令正为如何应付陈胜举兵而日夜苦思。搞不好自己会被崛起的人民杀掉。类似的事情已频频发生。但县令本身竖立叛旗,起而造反,也有遭到朝廷讨伐而被杀的可能。
苦思结果,他决心起而造反,因而叫来书记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等部下商量。
“造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人以秦朝官员身份,再怎么登高一呼,沛县子弟也不见得会响应跟随的。不如在外面召集由沛县逃亡出去的人,然后以这批人的力量对县城内的子弟施压吧!”萧何说。
“由沛县逃亡出去的,有哪些人呢?”
“刘邦就是其中之一。据说他有一百多名手下。”曹参回答。
刘邦是率领从事骊山陵工事的工头,他们由沛县出发。但工人在途中陆续逃跑,结果无法前往目的地,若回沛县则得接受处罚,因而不得不逃亡。后来,他自然而然地成了逃亡者的首领。
“对,的确有刘邦这么一个人……可是,怎样才能和他取得联络呢?”
县令蹙着眉头,深深叹了一口气。他向来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方法不是没有。有一个叫樊哙的人和刘邦经常有所联络。大人可以派这个人为使者。”萧何回答。
樊哙是个“屠狗”(以杀狗为业的人)。当时的人都嗜吃狗肉,卖肉的人一般以“屠狗”称呼。萧何知道肉贩子樊哙与逃亡中的刘邦暗中互通有无,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加检举。
“好,就叫樊哙去找刘邦吧!”
县令难得一见地当场发布命令。不过这并不是决断力使然,而是狗急跳墙心态的自然反应。这不是出于自我意识的行动。果然,在派樊哙以使者身份出发的第二天,县令又开始担忧了。
召刘邦这么个粗人回来,这个决定对吗?他以后会不会爬到我头上来呢?
虽然渐趋衰微,秦王朝依然有全国性的武力组织。陈胜、吴广只是暂时性的奇袭成功,一旦正式战争时,胜利归谁,还不能预料。倘若秦占优势,造反的人不是都会被斩首吗?
反复思量后,听到刘邦一行人即将回县的消息,县令突然改变日前的命令了。
“关闭城门,禁止刘邦党徒进入县城。倘若有人内应,格杀勿论!”
最为惊讶的是书记萧何和监狱官曹参。受县令之托策划造反事宜,现在县令却又不想造反,这两个人还能不大大错愕吗?
“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搞不好连我们都会被杀掉。”
“于今之计,我们只有逃跑。”
曹参和萧何于是趁着黑夜,翻越城墙逃出县城,准备投靠刘邦。除此以外,他们是没有其他去处的。
刘邦的部下尚不满百,这批人不是逃兵就是逃工,素质之差,任何人看了都要摇头。连为首的刘邦都不是像样的人物。他唯一的长处是为人豪爽和善于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