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地方官连连被杀。有些地方官则干脆率先起义造反。
会稽(浙江省)郡守殷通听到江西(长江西北部)之地的造反已风起云涌,而变得坐立不安。
“此地百姓不久也会起而造反。到时候,我一定会成为血祭的对象。与其如此,我为什么不自己起而造反呢?”他于是找来地方上的有力人士项梁,与之商量。
“江西之地已全竖起叛旗。这是天将灭秦,天意是无法违抗的。自古有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因此,我想举兵。如今能率领江东子弟打仗的只有你和桓楚两人,我要请你们担任将军。”
听到此话时,项梁大为错愕。
事情怎么变成这样呢?
他原本是计划杀死这名郡守殷通,进而自己竖起叛旗的。
项梁系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燕因败于秦将王翦手下而被杀,但楚人都不相信项燕已死。陈胜、吴广举兵之际,曾经利用楚人此一英雄不死之说而冒用项燕名义,这一点已如前述。
项将军之子——以此为号召时,楚人一定会踊跃参加起义才对。这和陈胜他们冒用项燕之名不同,他们拥戴的是货真价实的英雄之子。
意图杀害郡守,而郡守却找他共商大计——项梁当然大为错愕。
“桓楚正在亡命,这个地方只有小侄知道。我且问问桓楚的去处再说吧!”
项梁如此作答,告辞离去。实际上,桓楚的去处,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都不知道。项梁如此回答,为的是避免正面答复,要赶紧和侄子进行研究。
项梁把经过告诉项羽后,问道:“我们该如何是好?”
“这还需要考虑吗?叔叔,这是天赐良机,错过了岂不违背天意?我们立刻把郡守杀掉,呼吁江东子弟起兵吧!”
“郡守官邸防备森严啊!”
“我们可以乘虚而入,一举解决掉他。您把我带到郡守面前吧!”
“好!到时候你佩剑在外面等我。我一喊你就进来,当场砍下郡守的脑袋吧!”
“是的,我知道。”项羽昂然地说。
项羽身高八尺,此时二十四岁的他血气方刚、武艺高强,是江东青年中的佼佼者。
项梁回到郡守公馆,说:“小侄知道桓楚所在之地,但派别人去,桓楚一定连见面都不愿意。所以,使者任务请指派项羽担任。”
“好,那就派项羽去见桓楚吧!”
“我这就把小侄叫进来,他在外面等着……”
项梁于是站起身来走到门口,大声喊道:“郡守有请!项羽你进来吧!”
“是!”项羽同样大声回道,手执佩剑,大步走了进来。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嘛!”殷通眯起眼睛望着项羽。这个有为的年轻人将要成为自己的部下——他想到这一点便心花怒放。
项羽笔直走到郡守面前,在场的郡守幕僚,无人料到会有事情发生。他们都认为项羽是进来接受郡守指令,准备以使者身份去见桓楚的。
干吗要走得那么近呢?大家刚开始狐疑时,项羽不但没有停步下来,更以脱兔之势,往前冲去,同时拔出佩剑,吼叫了一声。会稽郡守殷通以反射性动作站了起来。就在他还未站稳之际,项羽的剑已猛然砍在他的脖子上。郡守的头颅喷出血浆,掉落地面后,滚到项梁的脚前。幕僚们蓦然站立起来,项羽立即挥剑砍向他们。这是奇袭。
击杀数十百人。
《史记》如此记载。
项梁抓起殷通的头颅,并且拿起郡守的印绶,佩戴在自己身上。
从秦朝开始,郡县官员由中央派遣,“印绶”也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代,一般人甚少听到印绶这个名词。在秦以前,印监一般以“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