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色诺芬,雅典人,生于埃尔希亚(ErchIa)村社的一个富裕之家,父亲名叫格里卢斯(Gryllus)。关于他的生卒年代,现无当时确切记载。
据他本人在《长征记》中屡次自称年轻的情况来看,公元前401年时他约三十岁,故其生年约在公元前430年左右。他所着《雅典的收入》一文,约写于公元前355年至354年间,故其卒年当在公元前354年或以后,而不能更早。斯特拉波(St-rabo)在《地理学》(Ⅸ,2,7)中写到德琉姆(DelInm)地方时,曾顺便说到雅典人在这里打过一仗(公元前424年,对方是底比斯人),色诺芬于战争中落马堕地,幸赖苏格拉底之救,得以不死。有人据此推算,色诺芬约生于公元前444年,因为他既参加德琉姆战役,当时年龄当不低于二十岁。可是色诺芬本人未曾说这件事。狄奥根尼·拉尔修(DIogenesLaertIus)在《着名哲人传》(Ⅱ,48)中谈到了苏格拉底与色诺芬之间的一点早年轶事,但也未说到这件事。斯特拉波所记传闻,在年代上与色诺芬自己的说法出入甚大(如按斯特拉波说,色诺芬参加“长征”时已四十余岁),因此学者们大都已不信此说。
色诺芬早年曾受教于苏格拉底,可能曾在雅典骑兵部队服役。公元前401—400年,他参加本书所说的“长征”。公元前399年,色诺芬离开这一支希腊雇佣军队伍。同年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在雅典被判处死刑。随后雅典也宣布了对色诺芬的放逐令。其理由大概是,色诺芬投靠过小居鲁士,而小居鲁士正是支持斯巴达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打败了雅典的人。公元前396年,斯巴达王阿格西劳(AgesIlaus)在小亚细亚对波斯作战,色诺芬投身于阿格西劳幕下。公元前394年,色诺芬随阿格西劳回到希腊,在斯巴达与其妻子和两个儿子相会。斯巴达政府在奥林披亚附近的斯奇卢斯(ScIllus)地方给了色诺芬一所房屋和一项地产。他自己也以在雇佣军中的积蓄买了一些地产。斯巴达人还把一些战俘送给他作奴隶。色诺芬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余年,日以着书、狩猎、宴享朋友为事(见狄奥根尼。拉尔修,Ⅱ,52—53)。公元前371年,伊利斯人从斯巴达手中夺回了斯奇卢斯。色诺芬父子逃往科林斯。公元前369年,雅典转而支持斯巴达。色诺芬将两个儿子送回雅典,在雅典骑兵中服役。大约同时,雅典也废除了对色诺芬的放逐令。色诺芬可能不时回雅典去看一看,但一直在科林斯终老。
色诺芬是古代希腊的多产作家之一,着述内容涉及的方面亦广。除本书以外,他的着作主要有《希腊史》(写公元前411年至362年希腊历史,具有偏袒斯巴达的明显倾向)、《师门回忆录》、《苏格拉底的辩护》(记苏格拉底的言行,实多色诺芬的拟作)、《拉西第梦的政制》、《阿格西劳传》(多有对斯巴达制度和阿格西劳的隘美之辞)、《居鲁士的教育》(假托对波斯开国君主居鲁士所受的教育和他的作为的描述,阐发自己的以斯巴达制度为模型的理想)、《经济论》、《雅典的收入》(表述色诺芬的经济和财政方面的思想和主张)等等。
在色诺芬的着作中,《长征记》是名声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色诺芬以卓越的文才,在这部书里缕述亲身经历的事情,自然引人人胜。尤其重要的是,色诺芬在书中以事实揭示了波斯帝国的腐朽性,对以后马其顿、希腊人的东侵起了巨大的启发和鼓舞的作用。马其顿亚历山大在东侵过程中,在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在伊苏斯会战的前夕,对部下作动员,其中就谈到了色诺芬和万人雇佣军的远征,以此提高部下官兵的士气(见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Ⅱ,7,8)。色诺芬的这部着作对不久以后的历史竟然起了这样重大的作用,人们对于此书的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