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为了留传后世,最好的方法是将纪文刻在石头上,后世人需要时,可以随时利用这些石头拓写。
崔浩于是在平城西郊天坛东侧竖立起无数石碑,将“国纪”刻于其上。竖立的石碑有“方百步”,也就是每边为一百五十公尺的正方形。
由于这些石碑矗在路边,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站在前面阅读。结果是,读了纪文的鲜卑拓跋部族,无不勃然大怒。因为上面详细记载着未进入中原前的鲜卑拓跋部的未开化状态。
“这些纪文把我们写得无异于禽兽!”
“对!这是在侮辱我们!”
“把我们说成只知利而不知义,岂有此理!”
拓跋部人倘若未汉化,理应不会阅读该石碑上的汉字才对,而会读汉字,倘若未经精神上的汉化,也应该不会因读了“国纪”而怒不可遏了。
说他们在塞外专事掠夺,实际上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为若不掠夺他人,自己就会遭人掠夺。弱肉强食有何不可?如果不成为强者,只有死路一条啊!父亲死后,将自己生母以外的父亲妻妾纳为自己的女人,又有何不可?若非如此,这些女人要由谁来保护呢!
上面写的这些是极其自然的事情,所以,即使读了纪文也理应不会因此发怒才对。拓跋部人读后勃然大怒,是不再视此为当然之事的缘故,也就是说,他们已在精神上汉化了。
他们把这件事情向太武帝诉说。太武帝听后暴跳如雷,在拓跋部中,他是最汉化的人。
崔浩遭逮捕后被处死刑。除此以外,他的族人、姻戚,包括宗钦在内的执事部属,甚至府邸佣仆,五族全都被杀。用囚车被拖往城南刑场时,数十名卫士轮流爬到囚车上,向崔浩撒尿。
对北魏的汉化倾尽全力的崔浩,可谓死于自己推行成功的汉化下。
这是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的事,太武帝于两年后被一个名叫宗爱的太监杀害。
太武帝长子拓跋晃以皇太子的立场,将父亲发布的废佛令一事透露给佛教信徒,因而救了他们的性命。太监宗爱由于素为这位皇太子所僧恨,于是使诡计让皇太子的一名近臣背上冤罪,并且奏请太武帝将之处刑,皇太子因这起事件忧愤而死。皇太子近臣无辜冤死之事,后来被查了出来,行谗言的宗爱因害怕会被诛杀,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死皇帝,拥立太武帝末子拓跋余就皇位,自己成为大司马、大将军兼宰相。
新帝拓跋余实在看不过宗爱的专横,有意将之除去,却反被其所杀。所幸有刘尼、源贺、陆丽等人奋起逮捕宗爱,连同其三族一并诛杀。
拓跋余在位仅二百余日,因而不被列为北魏皇统,廷臣旋即拥立已故皇太子的儿子拓跋濬。这时候还幼小的拓跋濬,就是后来的文成帝。
废佛令到太武帝晚年已缓和许多,文成帝即位之时,这项禁令完全形同具文,遭破坏的寺院也开始修复。
南朝宋发生巫蛊事件,文帝被杀,一阵纷乱之后,孝武帝即位。北魏则正当太武帝被杀而文成帝即位的翌年。南北同时都发生皇帝被杀、并由下一代皇帝即位之事。
北魏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都是幼年即位,而将国都从平城移至洛阳是公元493年的孝文帝时代。北魏至此已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原国家,拓跋部所使用的鲜卑语也遭禁用,改以汉语为国语。
拓跋部丧失民族语言了。九泉之下的崔浩,大概会因此而道一句“我事成矣”并且莞尔一笑吧?
孝文帝于五岁即位,在位二十八年。其间,南方的宋灭亡,由齐取而代之。孝文帝于公元499年去世,二子拓跋恪继位,是为宣武帝。
南方齐的灭亡,是北魏孝文帝去世后仅仅两年的事。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