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子旌旗,改元为皇始。

    拓跋最初以一个叫盛乐的地方为根据地,这个地方属并州云中郡,约为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心都市呼和浩特市南方五十公里处的和林格尔县。到拓跋猗卢时代,它才由此向东南前进,置根据地于平城,并且于南下途中,越过长城之线。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大同市。

    拓跋珪被后燕攻打从平城撤退,正当危急存亡之秋,后燕慕容垂却在这个时候遽逝,这对北魏来说真可谓情势逆转。

    后燕太子慕容宝即位,诚如史书记载:

    ——太子之不才为天下所知。

    这个人实在不成器,当然也欠缺统率能力。慕容垂深以此为忧,却由于宝的儿子会相当优秀,因而瞩望于他,遗言中也再三交代“以会为后嗣”。

    然而慕容宝却宠爱幺子,并立他为皇太子。结果,当然发生因争夺继承权问题的家庭内部纠纷。骨肉之争随即在敌人面前展开;之后,皇族慕容德自立,就是后来遭刘裕攻打而丧命的南燕之主。

    拓跋珪乘后燕内部纷乱之际,南下夺取太原,将黄河以北之地纳入掌握。原先,北魏拓跋氏以在边境掠夺游牧民族维持其政权,由于领土扩大,现在已到非转变为中原国家不可的局面了。

    ——我该如何做呢?

    拓跋珪大感迷惑。他不晓得如何与农耕民族往来,真有束手无策的感觉。

    ——不知道的事情,交由知道的人去处理吧!

    拓跋珪决定将如何建造中原国家的大计,交由汉族官僚解决。由于知道自己不懂,所以道武帝拓跋珪对官僚做的事情不太插手。被充分授权的官僚,当然也因此而能大大发挥。一般称许道武帝周边有许多能干的汉族官僚,实际上,是因为汉族官僚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发挥自己才华的缘故。

    道武帝把在各地战争得到的专业技术人员迁徙到国都平城。据说,被集中到平城的这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十万人以上。例如,占领敦煌,就把曾经从事石窟建造工程的工匠大量带回平城。建于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至今尚存,而建造此窟的技术人员,大部分就是从敦煌带回来的工匠。

    强制大量人民移居,可以说是北魏的传家绝技。塞外时代,他们也曾以强制手段迫使游牧民族成为战士,并借此建立强大的军事国家。现在,他们又为了建设中原国家,以强制手段老远从高丽带来大量农民,使之从事耕作。

    计口授田,他们以人头计算,分给农民土地和耕牛,期使农业发展。由于三国以来的大动乱,农业人口锐减,即使有土地,也常常没有耕田的人;同时,农民也无法安心从事于农耕作业。北魏的政策是以强制带人的方式,从治安较安定的国都附近土地开始,逐渐扩大农耕地。

    这个相当大胆的政策,是由崔宏以及邓渊等汉族官僚所提案的。

    “失败就失败,算不了什么,反正这是夷狄之国的事……”

    受到道武帝充分授权的他们,持的是这个想法,因此能放手去推动这大胆的政策。北魏也因此成长为支配整个中国北部的大势力。过去成立的十六国政权,全都以称霸整个中国北部为目标,却没有一个能够成功。前秦苻坚眼看成功在望,却因败于淝水,一切顿成泡影。

    道武帝的治世,与南方的东晋孝武帝与安帝同时代,也是刘裕猛然抬头的时候。

    道武帝拓跋珪也是“英雄好色”之流。鲜卑族的伦理观念,并不像汉族那样受到诸多道德规范的约束,年轻时,他曾经到母亲娘家的贺兰部落,并且在那里看上母亲的妹妹。

    “我一定要带她回去。娘,你帮我想想办法吧!”

    道武帝向母亲苦苦央求。

    “不行,她太美丽了。”母亲回答,“过于美丽,有时候不是一件好事。何况她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