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整理工作;北京图书馆收藏的《宋会要辑稿》遗文,已经宋史专家陈智超整理,以《宋会要辑稿补编》为名,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影印出版。
《春秋会要》四卷,清代姚彦渠撰。这是一部在钻研儒家经典基础上写成的专著,取材于春秋三传及各家注疏。体例与历代会要不同,仅立世系、礼二门,分96个子目。世系按列国分记,并注明执政,附以后、夫人、妃。礼门则以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叙述事迹,并摘引经传原文。此书可作为史料参考。
《七国考》14卷,明代董说编。此书记述秦齐燕楚韩赵魏七国制度,分为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等14个门类。资料来源,以《战国策》、《史记》为主,兼采先秦诸子及杂史。体例与《会要》诸书大体相同。所以,这部书虽然没有“会要”的名称,但是实际上相当于战国“会要”。战国200余年,由于七雄逐鹿,战事连年,典章文献大多散佚,赖此书搜集,使一、二百年间兴废沿革,历历可见,足资参考。只是体例不一,引书不很严谨,是其缺点。
《秦会要》,26卷,清末人孙楷编撰。此书搜集《战国策》、《史记》、《汉书》、《太平御览》以及诸子、杂记等书40多种,从中采取秦典章制度记载,依会要体例,编成此书。分世系、礼、乐、舆服、学校、历数、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四裔14门,301子目。1904年成书,但流传不广。后来徐复取原书逐条加以订正补充,改名《秦会要订补》,较详细地辑录了古籍中所记载的秦代典章制度。1959年出版修订本。
《三国会要》,23卷,清杨晨撰。作者主要据《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并参以《魏书》、《后汉书》、《续汉书》、《资治通鉴》、《元和郡县志》等150多种史籍,采录出有关魏、蜀、吴三国典制记载,仿《两汉会要》体例编成。分为帝系、历法、天文、五行、方域、职官、礼、乐、学校、选举、兵、刑、食货、庶政、四夷15门,96个子目,集中地记述了三国时期的典章制度。
以上四种《会要》是明清及后来学者补编的古代会要,由于时代较远,材料都是采自前代文献,只能参考,不宜轻信。
《明会要》,80卷,清代龙文彬编。此书采辑有关明史和一些明代典章制度方面的书籍约二百余种,参酌《两汉会要》及《唐会要》例,以类编纂,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祥异、方域、外蕃等15门,下面又分498个子目。细琐典故、轶事,列为杂录,附于各条之后。如有讹误,加按语,予以辨明考证。内容记有明一代典章制度掌故,比清官修《续三通》记载明代典制部分更为详备,可以互相参证。特别是其中的职官门,详记明代官制因革之由,间或记载各官事迹、奏疏,尤其可资考镜。
这几部书都是古代官修的政书。
《唐六典》,30卷,题为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际上出自张说、萧嵩、张九龄、徐坚、韦述等人之手,是唐代官修政书。以玄宗拟定的理、教、礼、政、刑、事“六典”为名,是模仿《周礼·六官》编定的有关职官制度的专著。卷首列三师、三公、尚书都省,依次分卷叙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按照职官编制列有门下、中书等五省和御史台、九寺、五监、十二卫及东宫有关属官。末卷为地方三府、督护、州县等行政组织。正文记述职官编制与任务,注文分别追溯了诸官职的历代沿革或细则说明,由此还可看出历代官制变革的概略。另外,此书收入了若干唐代诏令,还记载了不少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料,均属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此书是现存关于唐代官制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