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5月底,红军翻越800里凉山,来到大渡河边。

    大渡河和金沙江一样,同属于长江水系。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穿越大雪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大凉山、峨眉山等众多山脉,在四川乐山汇入岷江,转而流入长江,其从源头到河口的落差有4177米。每年5、6月份,天气转暖,大渡河上游雪山消融,水势便会暴涨,水流比金沙江更宽更急。

    在石棉的安顺场,大渡河来了一个90度的大转弯,由北向南的流向陡然转变成由西向东流去。自古以来,安顺场就是川西南的凉山进入川西北高原的重要渡口,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彝区和藏区交界点。安顺场往北约110公里,便是泸定,一南一北两处险关,扼守着大渡河,它们就像是“一根扁担上的两个孪生兄弟”,为兵家必争之地。

    安顺场,也叫紫打地,在藏语中的意思为“适合种蔬菜的地方”。百余年来,紫打地发生的两次大战役,使这里声名远播,一次是石达开兵败,一次是红军强渡大渡河,时间前后相隔72年。历史给人难以置信的巧合,同样的季节、同样的行军路线、同样遭受重围——幸运的是,结果并没有巧合。

    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的一员大将,翼王石达开,率领4万多太平军,经过云南巧家渡入川。他们沿着会理、德昌到达紫打地。此时恰逢石达开的十四王妃产下一子,石达开下令全军休息三天庆贺。在这命运攸关、决定生死的三天内,四川总督骆秉章调兵遣将,完成了对石达开的合围。而三日前平静的河水,因连日大雨滂沱,陡然猛涨,汹涌奔腾,成了石达开北进的天堑屏障。石达开被围后,欲率领军队北上泸定,孰料藏族土司早已斩断松林河上(北进要道)的铁索桥;欲率军后退,彝族土司又用巨石、木头堵住了山口道路。石达开进退维谷,困守安顺场,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经过几天几夜的恶战,大渡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石达开求生无门,为保全剩余将士的性命,他向清军自首投降。他本想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其他将士的活路,但是,清军还是对他的部下大开杀戒。石达开的军队全军覆没。石达开自己,被押至成都凌迟处死,他的妻儿老小也无一幸存。

    1935年5月底,红军领袖毛泽东率领2万多人,也转战至安顺场。不论是毛泽东还是石达开,他们都知道安顺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然他们不会贸然地选择来到这里。而且,他们心里都清楚,不能越过大渡河往西,再往西去,就进入了藏区,对于军队的生存极为不利。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蒋介石布置了数十万大军追赶、合围红军,四川军阀则沿大渡河的渡口布防。红军后有金沙江、前有大渡河,追兵将至,处境十分险恶。假如不能尽快渡河,毛泽东很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5月24日夜里,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红一团赶到安顺场。他们发起了突袭,经过20多分钟的战斗,占领了大渡河南岸渡口,并缴获了一只木船。

    木船是安顺场的乡长赖执中留在渡口的,他也是川军中的一个营长,管理彝务。当时安顺场街上的房子大部分是赖执中的产业。24日白天,他从北岸坐船回到南岸的家中。因为南岸正在准备烧街烧船,阻止红军前进。赖执中不愿意烧街,一旦烧街,就毁了他的家业和名声。于是,他和执行烧街命令的川军长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差点动起枪来。

    赖执中最终迫使执行命令的军官妥协了。他留宿家中,小船泊在了渡口,派人看守着。但是,当夜红军就袭击了他们,缴获了那只木船(赖执中逃脱了)。

    24日的夜里下过雨,到天明,雨停了下来。被雨水冲刷过的悬崖峭壁显得格外险峻,大渡河水一刻不停地翻滚咆哮。

    红一团的团长杨得志从望远镜里观察着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