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一战失利,红军被迫西渡赤水河。赤水河是长江的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流经滇、黔、川三省,全长420公里,流域面积2万平方公里,河水宽处300多米,最大水深10多米,大部分在黔、川两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奔腾。由于沿河两岸多为红色土壤,每年5、6月的雨水期,山洪不断将红土冲入河中,整条河水便呈现出红褐色来,赤水河由此得名。赤水河的长度和流域面积都不大,但名声却远远超越了河流本身。一方面是由于红军创造了四渡赤水的军事奇迹;另外一方面,这条短短的河流,竟然出产中国60%以上顶级的白酒,被誉为美酒河。在后面一些章节的文字里,大家会陆续读到关于这条河上战斗与美酒的故事。
1935年1月28日的夜晚,是一个令人焦虑不安、紧张疲惫的晚上,红军依旧处于危险的境地。前线,红军与川军对垒的枪炮声不断;赤水河上,工兵在艰难紧张地架桥。架桥地点是周恩来亲自带领有经验的工兵和作战参谋定下来的。林彪数天前到达土城的时候,曾经夺取过赤水河上的一座浮桥,他们没有毁掉浮桥,但需要稍微修缮一下才能用。工兵们同时得到命令,日出前再架起两座浮桥。通宵未眠的周恩来三次到现场督促指挥,又三次派人去架桥点检查进展情况。天气尚好,没有再下雪,严寒稍有缓解。河面宽阔,河水浅而平稳,冬季枯水期帮了工兵们的大忙。假如是5、6月份丰水期,工兵们架桥的难度就要大许多,他们进展顺利,浮桥修得很宽阔。工兵连按时完成任务,到天明时分,整个部队已经轻装西渡了赤水河。为了防止敌人跟进,红军征得老乡们的同意,对从他们那里收集到的船只(用来架桥)作价赔偿后,在每只船内装上了炸药,炸毁了浮桥,其中包括伪区长强行征集来的12只盐船。
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接到了新命令,原来是让他回援土城,现在命令他必须在敌人封锁渡口前过河,他在稍晚些的时候,在略北一点的猿猴(今元厚)过了河。
红军渡过赤水河后,在土城作战的川军失去了作战目标,一时找不到红军的去向。红军似乎总是这样的行踪不定,并且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神出鬼没,在令人惊讶的地方出现。过了赤水后不久,红军右路军改向叙永、古蔺间的两河镇方向前进,中央纵队和左路军会合,往扎西(今云南威信)前进。
进入这一区域,红军才真正感受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特色。天气不是毛毛细雨就是雾气蒙蒙,红军穿行在山路中,见到的老百姓瘦弱矮小,多半住在茅草棚内。即使是严寒的冬季,也衣不遮体,一阵风刮来就会吹倒似的。这样的荒凉贫穷反倒给红军带来了一个大好处,敌军极不愿到这类贫瘠的地方来,沿途也就没发生什么大战斗。红军进入云南后,追击的川军和黔军也都停止了追击。红军暂时脱离了险境,也确实是比较侥幸地脱险。
渡过赤水后,红军经过的许多小路,是长征以来在湘黔两省从未经过的地形。尤其以两河隘(即云南威信两合岩)最为险要。两合岩离威信县城约5公里,是两座山的悬崖峭壁合在一块,中间夹一小岩缝,两岩几乎合拢成一块岩石,所以被称作两合岩。红军当年来到这里时,两边峭壁中有扎西河,无法行走,只能靠着一边山崖上开凿的栈道依次通过。只要道路被破坏5尺,军队就无法通过。如今道路已不险要,1973年修建了威信到石坎的公路,公路从两合岩的夹缝中通过,沿河炸岩修路,架起了一道2个大拱,6个小拱的月亮形拱桥,凿通了90米的山岩隧道,以往的天堑变成了通途。
一渡赤水后,被认为是“左”倾教条主义者的代表人博古还担任着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李德离开后,博古实际上也被取消了领导全党工作的权利。博古尽管顶着虚职,许多人还是对他越来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