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废”的招牌,竟一反祖制而选太子,足见慈禧之流决非维护祖宗家法之徒。
“老祖宗的家法是老祖宗制定的,太后的家法是太后定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又有何不可呢?”
“好,就照你的办。”
慈禧一高兴,脸上又泛起了红润。
荣禄仿佛看见了慈禧少女时的风采而如醉如痴地看着,竟忘记了告退……
颐和园,慈禧太后的寝官乐寿堂内。
慈禧太后和荣禄把皇室近支亲王的儿子属溥字辈的、未成年的都排列了出来,大约有十七八个,荣禄便帮着慈禧进行了排比。
最后,选出了三个,一是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倘,另一个是庄亲王载勋的儿子溥信,再一个足恭亲王的儿子溥伟。
定谁呢?
此时靠什么定呢?荣禄想着的是他们的父亲将来好不好利用,最重要的是既不要有违自己的既得利益,又必须是可以成为自己集团的人,所以他首先想到了溥儁的父亲载漪、载漪在王公大臣中比较有势力,如拥他儿子为大阿哥,那么这拥立之功将会使载漪父子对我感戴不尽……至于恭亲王的儿子溥伟虽然人品不错,但恭亲王已死,人走茶凉,对我已无用……主意打好,便试着问太后。
“太后,您看溥儁……”
慈禧太后知道溥偶的母亲是她的亲侄女桂祥,父亲载漪是光绪皇帝的堂兄,那么溥偶既是皇室的嫡亲传人,又有她叶赫那拉家族的血统,如此两全,所以她比较中意,便问荣禄:“溥儁人品如何?”
“有点顽皮,不爱读书。”
慈禧不答话,又问:“恭亲王儿子溥伟呢?”
“这人年方十八,聪资好学,崇尚仁义,很有些主见。”
慈禧听了,脸色一沉,我平生最恨就是这种有个性的人,长大了还不跟光绪帝一样要自己执政了。不能要!
“载勋儿子溥信又如何?”慈禧问。
荣禄说:“刚满十岁,尚无突出之处。”
慈禧点了点头,慈禧和荣禄不一样,她选人是选本人,而不是选父亲的势力。因为她的势力已大到不需要再树了。选太子她要求是年龄不能太大,诸如有独立见解的,更是万万不可选土,这样的人难以控制,光绪帝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吗?
太小的也不要,那溥信才十岁,还要我调教多年,光绪帝来时才四岁,我对他投入了多少辛苦,可是到头来,还想幽禁我!算了,何苦呢?
慈禧想好了要立溥儁,便说:“溥儁相貌不错,身体也健壮。”
荣禄听出心计,当然明白太后定谁了,就不再问,点了点头,又说:“那是不是把这三个孩子都让李莲英放出风去,看看反映,最后再作议定。”他知道慈禧从不让人把她的心计说破,所以只含蓄地点到便止,心有灵犀一点通嘛!
“甚好。”慈禧点了点头。
大阿哥人选就这样内定了,当李莲英把候选人放风出去后立即引起了争夺之风。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们都沸腾了。
是啊,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子选上大阿哥,这样自己就是未来的太上皇了。于是,便在明里暗里展开了竟争。
荣禄是慈禧太后的决策人,当然很快成为了众人求托、巴结的中心人物。
这天载漪求托于荣禄府上,荣禄当然是来者不拒,便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给儿子请四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师高震徒……”
“噢!”载漪恍然大悟:“谢荣中堂指点迷津。”
载漪告辞回家后,想了想,便带着儿子溥儁去拜了在朝廷中颇有影响的大学士徐桐及承恩公崇绮。
徐桐及承恩公当然一口答应下来,此等荣耀事岂有不受之理?
他们为能成为未来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