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夜晚,长空如洗。光绪帝独自坐在瀛台涵元殿前面的台阶上,他遥望着茫茫苍穹上的一弯钩月旁的寒星出神……他觉得自己就是那颗寒星,一颗失去了明月相伴的孤星。
明月,你在哪里?珍儿,朕多么想念你啊!
光绪帝在心里轻轻呼喊,呼唤他的贴心人珍妃,不知她现在怎样了?
夜晚,光绪独自坐在瀛台涵元殿前面的台阶上,他遥望着茫茫苍穹一钩弯月旁的那颗寒星出神……,他觉得自己就是那颗寒星,一颗失去了明月相伴的孤星。
回想这几天发生的事,如同噩梦一般,光绪帝始终处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他悲观,他绝望,他恨瀛台的一砖一瓦,、他恨这座牢笼,恨这座活坟墓。
月星昏暗,一阵湖风刮来,光绪帝禁不住打了个寒战。
“皇上,夜太深了,快进屋去吧。”王商已经是第三次来催皇上回屋了。
见皇上不动,他只得拿了一件毛衾给光绪披上。
“皇上,……您可要保重啊!您这样下去,让老奴实在太担心了。”王商哽咽着劝道。
政治上的突然跌落,加之没有了朝夕相伴的心上人,对他的打击无疑是雪上加霜,光绪帝如同遭遇了灭顶之灾,他绝望极了,此时此刻,他实在是太需要珍妃了。
“王商,珍妃在哪儿?”
“禀皇上,老奴已打听到珍妃娘娘被太后关起来了。”
“关在哪儿?”光绪帝怠切地问。
“老奴还没打听到,老奴明天再去打听。夜深了,皇上还是回屋去吧!”
王商扶起光绪帝向殿内走去。
殿内冷冷清清的,凉风从破窗户纸裂隙处吹了进来,更添几分寒意,屋内摆设很简单,被垫更是单薄,昔日华丽的大殿,现已变成摆设简陋、寒气袭人的地方了。
苏州常熟郊外。
常熟城是长江下游的一块灵地,全城景色迷人,前有长江环抱,东有大海相衔,后有虞山横贯,中有七琴泉水穿行,到处是青山泉涌,小桥流水……自古地杰人灵,秀才辈出。
在虞山西麓,鹁鸽峰下,环绕着溪泉的琴水河旁,有两间松柏荫蔽竹林掩映下的瓦房,房院前种着一畦菜地……
夕阳已经西下,殷红的晚霞把山麓下的红枫树叶映照得如血欲滴,将这翁世家族陵墓旁的孤房越加显得苍凉悲怆。
时值深秋,风吹叶落,树下小石径上已铺上了厚厚的一层落叶,站在枫树下的翁同龢,秋风吹乱了他的白发,自开缺回家以来,他只有靠读书及回首往事来打发日子。
一阵凉风袭来,他打了个寒战,合上了手中的《易经》,站立了起来,家仆急忙过来给他披上了氅衣。
“大人,您看的是本什么书?”
“《易经》,这是当年皇上最爱看的书。易,就是变易,皇上就喜欢变易日新。日新,就是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每天都要有新的东西。”
“唉!”翁同龢遥望着北方,叹道:“不知皇上现在生死如何?现传闻皇上生命垂危,不知是真的还是慈禧耍的花招。唉!皇上您可要挺住啊!”
翁同龢说着禁不住又老泪纵横……
往事总是闪现在翁同龢脑海里,历历在目……
在皇宫上书房为皇上讲书,小光绪帝总是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从小就对新事物的敏锐,奠定了他变革维新的基础。
日本侵犯时,他坚决主战,并不顾慈禧太后的阻挠而对日宣战。
甲午海战时,读到邓世昌、林家升殉国壮举的奏章时他泪流满面。
荣禄等四旧臣逼他签《马关条约》时,他悲愤地在大殿里转了一个多时辰也不肯盖大印。
在天安门向天下宣诏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