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
“明治维新,……”
“皇上准备卧薪尝胆了。”珍妃关切地在皇帝身旁坐了下来。
“对,朕决心卧薪尝胆。”
“珍儿,你说,我们中国也能维新吗?”
“能,当然能,洋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对……洋人能强国,我们也一定……”
光绪帝忽然感到一阵头晕,他用手撑着额头。
珍妃用毛巾替皇上擦去了额头上泌出的虚汗,说:“皇上,您病刚好,身体还很弱,不能激动,还是躺下吧!”
“唉……”皇上叹了口气,珍妃把光绪帝扶到了床旁,王商过来帮皇帝脱了衣服,帮他卧好。
珍妃紧握住皇上的手说:“皇上,别性急,龙体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来日方长啊!”
殄妃对王商说:“请御医。”
“是。”王商退下。
“皇上,您觉得怎么样?”
“就是有点头晕。”
御医来了,他替光绪帝把了脉后说:“皇上是肾虚肝郁,无大碍,只需调理一段时间便可康复。”
光绪帝点头说:“给我药力重一点,朕要好快些。朕还有好多要。”
“臣遵旨。不过药力虽可下重,但皇上却必须宁心静养,否则……”
“知道了,你下去吧。”
御医退后,珍妃出来问道:“皇上,御医怎么说的?”
“嗨,还是老一套,总是开轻方,不敢下药重,还总是让朕宁心静养,真是的,国耻未雪,国民未富,朕宁得下心来吗?”
“皇上,御医说得有一定道理,皇上是操心太过,积劳成疾,是不能太劳累了。”
王商来报:“皇上,翁大人求见。”
“宣,到御书房见。”
“是。”
“皇上,您的身体……”珍妃关切地问。
“没事,朕早就想召他晋见了,朕不能没有他。”
珍妃替皇上穿好衣服,王商过来搀着皇上向御书房走去。
珍妃看着皇上的背影,感动万分。心想:皇上不愧是一位年青有为的天子,为了大清的江山他操碎了心,像这样励精图治、有血性、有壮志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很难得的,珍儿为自己有幸成为这样皇帝的妃子而自豪,今生今世要永远支持他,帮助他实现富国雪耻的壮志。
王商扶着光绪皇帝到了御书虏,翁同龢赶快伏地叩首。
“老臣给皇上请安,皇上万岁万万岁。”
光绪帝急步上前扶起了翁同龢,亲切地说:“翁师平身、免礼。”
“谢圣上。”
翁同龢立起后见龙颜憔悴,面色苍白,一阵心酸,顿时老泪泉涌。他唤了声:“皇上……”便泣不成声了。
光绪帝见状也咽如梗阻,难过得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两行热泪夺眶而下,才唤出了声:“翁师……”
值班太监寇连材见了背过身去饮啜起来。
光绪及翁同龢听到哭声,几乎同时转过头去。光绪帝惊想:“寇连材!老佛爷派到我身边的人,莫非他也和我一条心。”
翁同龢则叹道:“人心所向哪!”
皇上赐坐后,翁同龢等皇上回到龙椅上坐下后,自己也在一旁坐了下来。
“皇上龙体欠安,请皇上千万要保重……”说着声音又哽咽起来。但他马上强压住悲痛说道:“皇上,今日求见,一是向皇上问安,一是想向皇上举荐一个人。”
“噢,谁?”皇上眼睛一亮。
“康有为。”
“康有为?就是那个带头写‘公车上书’的举人?”